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7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治呕经验谈     
一、阴虚气逆,石斛沉香可制阴虚指胃阴之虚;气逆指肝气之逆。盖病人久呕,胃津必伤,胃虚则肝气更为亢逆而呕吐不止。症状每见于呕频频,心烦面红,胸脘痞闷,口干苔剥起裂或苔薄少津,脉细而弦,治当滋阴清热,平降过气。我常用石斛配沉香为主,酌情选用北沙参、麦冬、绿萼梅、制半夏、  相似文献   
2.
杂谈偶记     
(一) 下虚上实张××,男,年已花甲,形体丰腴,红光满面,半年来血压偏高,波动于200~160/110~90毫米汞柱之间。1979年深秋停服西药,来我处求诊。主诉头昏而胀,腰痠腿软,牙齿松浮,难于咀嚼,尿后余沥不尽,视其舌质较红,舌苔根部微黄,察两脉寸关有力,而两尺弱不应指,明是肝肾亏虚之证。余曰:人年四十,  相似文献   
3.
华士,是江阴县城东五十里的一个小镇。“龙砂两山屏障于后,泰清一水襟带于前,其山川之秀,代产名医。”其中姜氏,就是在清代享有盛名的医学世家。柳宝诒曾说过:“吾邑多名医,而华士姜氏为尤著。”姜氏原籍浙江绍兴,明末始迁居华士。一世姜斌,字玉田,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原治儒学,及暇则涉猎医书。对本草尤为究心,曾订正相传之误多处,开姜氏医学之端。  相似文献   
4.
方剂组成:金银花12克、蝉衣6克、玉米须20克、赤小豆20克、连翘12克、浮萍10克、白茅根30克、冬瓜皮12克、车前草15克.(自拟)疗效观察:治疗35例急性肾炎,浮肿平均在一周左右开始消退,尿蛋白在二周左右减少或消除.35例中,治愈(三个月后复查尿检阴性)27例,明显好转(症状消失,但有少量尿蛋白持续)7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5.
杂谈偶记     
早年就学于无锡闽籍名医魏翥观先生门下,见先生治小儿中寒吐泻,多用《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屡获良效。余行医后,循此法亦验。一九六六年曾治一杨姓男孩,龄甫十五月。因夏天多食瓜果,交秋以后贪凉受寒,遂致泄泻,日行四、五次,进食稍多,即恶心呕吐。迭经中西医诊治,效果不显。转余诊时,患儿形瘦,四肢欠温,大便色黄稀溏,夹有不消化物,脉细,舌淡苔薄。此脾胃虚寒,乏纳运之权也。盖胃之纳谷与腐熟,赖阳气之温煦;脾之运化与敷布水谷精微,亦赖阳气之振奋升腾。今中阳既虚,寒邪内盛,水谷难以腐熟,精微难以运化,故呕吐泄泻,完谷不化。甘温扶中虽属良法,然中寒不散,难免扬汤止沸;化湿和中,则恐隔靴搔痒。乃以逐寒荡惊汤加炒白术温中驱寒为治。处方:公丁香1.5克,肉桂、胡椒、炮姜各2克,灶心黄土30克(先煎),炒白术6克,二剂。药后呕恶即止,  相似文献   
6.
杂谈偶记     
叶秉仁老中医现年72岁,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遂后又从无锡闽籍名医魏翥观先生临证数年。叶老治学态度严谨,不尚清谈,重在实效。4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有幸随叶老学习三载,临证之余,叶老每与我娓娓长谈,所述治验颇有深义。今特录记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华士镇自由街汪某之孙女,于2岁时患鼻塞、流浊涕历半载不止。其间曾接受过多种抗菌素治疗而收效不显。五官科检查:鼻粘膜充血,肥厚,中鼻甲肥大,中鼻道狭窄并有脓液流出。诊断为慢性副鼻窦炎,建议手术治疗。汪某因经济拮据,又怜患儿年幼不耐手术之苦而拒之,转邀余诊治。详询罹病之始,乃由邻居家顽童在戏耍时,不慎将香烟锡纸卷塞入患儿鼻窍。当时家长未予发现,俟后锡纸虽经取出,但鼻中浊涕常流,如髓如脓,腥臭难闻。刻下患儿舌苔黄白相间。余诊为脑漏,盖鼻为肺窍,受异物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