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屈指肌腱鞘炎患者在患侧合阳穴范围内寻找阳性反应点进行针刺治疗.结果:36例中,治愈29例,占80.6%;好转4例,占11.1%,未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结论:针刺合阳穴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不对病变部位进行刺激,属远道取穴,取穴少,方法简单,疗效快,可重复,是对足太阳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理论的发挥,扩大了合阳穴的主治功效.  相似文献   
3.
回顾阑尾穴发现与应用的经过,阐述其对针灸传承创新的启示。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阑尾穴、针刺/针灸,检索时间段为建库至2017年4月。辅以参考文献追溯,查阅国内外相关书刊。根据撰写目的,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阑尾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是经络理论体系下内脏-体表关联的反映。阑尾穴的发现应用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其最佳适应证是单纯性阑尾炎,一旦出现粘连、化脓和穿孔,应首选手术治疗。提示针灸要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临床事故,必须坚持自身理论体系的合理内核,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4.
5.
对尺泽穴治疗腰痛的认识200050上海武夷地段医院叶明柱关于尽泽穴治疗腰痛的记载,首见于元·王国瑞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以下简称《玉龙经》),书除在“六十六穴治证”尺泽条下称其“治五般腰疼”,又于“磐石金直刺秘传”载“五种腰疼”可取尺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位于肩胛冈下窝中央,当肩胛冈下缘至肩胛下角中上三分之一交点处,与第四胸椎相平.该穴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尤其在骨伤科疾病中,如果应用不同方法对该穴进行刺激,往往能取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足阳明脉交会大椎穴质疑大椎穴为督脉脉气所发,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多种针灸文献认为足阳明脉在此与督脉相交会,笔者认为此说存有值得商榷之处,而交会穴又具特殊的治疗作用,为此探讨于下,不当之处,尚祈指正。大椎穴名及临床应用始见于《内经》,而最早记载其为交会...  相似文献   
8.
三姓考正     
叶明柱  冯禾昌 《中国针灸》2005,25(12):898-899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疥癣第四》(以下简称《千金》)载“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魏稼等所编《〈千金〉针灸临床类编》(以下简称《类编》)认为:“姓”为“炷”之讹字,当作“三炷”。此说值得商榷。最早认为《千金》所用“姓”字为“炷”字之误者,是日本江户时期医家多纪元坚等所撰《影宋本千金方考异》(公元1849年)中称:“‘姓’恐‘炷’譌。”《类编》或据此。然《千金翼方.卷二十四》亦收录此法,文字虽略有出入,而“三姓”却沿袭《千金》,并无不同。又《千金翼方.卷十一》(以下简称《翼方》)还有灸牙痛法:“取桑…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了汤颂延的生平。汤氏头针疗法为上一世纪70年代汤颂延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而成。其吸取了祖国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古天文学中的"盖天说"、微针系统诊疗法、方氏头皮针、高丽手指针中的有关内容。汤氏认为头部映射区中存有"微经络系统"。世传"汤氏头针意象图"颠倒了上肢前区拇指和下肢前、后区大趾方向的前后。"眶横径"系由"目寸"变化而来。阴阳点位于百会穴之前,非百会穴。风区和静区原为汤氏经验穴。世传本之"血线"系"血压区"误,且无活血化瘀之功。汤氏头针疗法采用细短毫针,多针轻刺,长时间留针。"得气"与疗效之优劣成正比。应用时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扶正培元在治疗中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阿是穴命名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是穴 ,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 (成 ,《普济方》作“或”)痛处 ,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1 ] 至于阿是穴名之涵义 ,诸家多以为“痛处为是” ,此说值得探讨。考最早将“阿”释为“痛甚”者 ,为日人小阪元佑 ,他在《经穴纂要》中引《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今人痛甚则称阿云云”。[2 ] 然《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内 ,“阿”字并无疼痛之义。查《汉书·东方朔传》 :“上令倡监榜舍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