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实验研究中,复制接近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变化,当前的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疾病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模型两大类。疾病模型主要包括胶原诱导性模型、佐剂性模型、卵清蛋白模型和降植烷模型等,病证结合模型包括风寒湿痹证与风湿热郁证模型、肾虚证模型和脾虚证模型等。梳理当前常用的模型复制方法与模型评价指标,阐明各自的优缺点,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对于杂病的造诣颇深,对于痹证有较为丰富的论治,《临证指南医案》是叶天士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痹证医案较多,也独具特色,较好地反映叶天士的辨证论治思想体系和用药特点.叶氏对于仲景治疗痹证的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在治疗上具有疏风宣肺、补益中焦和温肾壮督等理论特色,用药上根据不同病情讲究芪术同用,善用寒凉以及...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学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对脾胃极为重视,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为营卫生化之本,是维系四肢关节运动功能正常的基础,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引起肌肉骨节的相关病变.新安医家从脾胃阳明论治痹证,其治则治法独具特色,包含:培元护本,正盛托邪;健脾利湿,化瘀通痹;善用参芪,调和营卫.上述经验对当今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虚劳是一种由外感、内伤、七情过度所诱发,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俱损为基本病机的慢性虚损性疾病,也可作为症状出现在诸多疾病中.叶天士对于各类杂病治疗造诣颇深,尤善治虚劳.《临证指南医案》是叶氏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虚劳医案较多,也独具特色.通过阅读《临证指南医案》医案,探讨叶氏经方特色.叶氏论治虚劳的理论特色包括:建中培...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以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为主症的一种疾病。杨甲三辨治失眠,从“头三神”等头部腧穴入手,重调元神燮理阴阳,辨证论治以虚实为纲,补泻分明。推崇经络辨证,善用足太阳阳明腧穴,并配以独创单手进针法和补泻手法,具有层次分明,坚实轻灵的特色。临床应用杨甲三“调神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从杨甲三“调神针法”、杨氏针刺手法特点及优势,调神针法辨治失眠进行阐释,以期为针灸临床论治失眠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医学是当今主流医学体系有力补充,在世界医疗体系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中西方均有丰富的传统医学实践经验,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到来,中西医学之间的交流逐渐丰富,当前全球化的局面更是推进了中西医学间的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本文由西方传统医药入手,介绍西方传统医药古今的临床实践,以此为引,梳理中医西传的历史与影响,探究东西方传统医学之间的共性。并从传统医学发展途径角度,提出理论、交流、数据等方面的途径,以期为西方传统医药研究、中医药国际化和世界传统医学的交融提供参考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7.
“阳化气,阴成形”是对阴阳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阳推动有形阴精弥散为无形之气以实现脏腑功能,阴凝聚无形之气为有形阴精而滋润周身内外,二者在相互制约中维持动态平衡,其中阳化气在该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属于中医“皮痹”范畴,全程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病程中常易累及心、肺、肾、胃肠道等脏腑。阳化气不足是SSc发病的根本原因,以肺脾肾三脏阳气亏虚为主,脏腑功能减退,有形阴邪凝聚过多,阴成形太过是SSc发展的必经环节。治疗以温阳化气、化痰祛瘀为原则,温补与温通共施,促进气化,振奋脏腑机能,助阴翳消散;祛瘀化痰治其标证,助阳气通达。扶阳、抑阴二法贯穿疾病始终,相辅相成。又因疾病分期中存在脏腑、虚实等主次之别而各有侧重,同时兼顾养阴以荣润肌肤、阴中求阳。病理上阳化气不足促使阴成形过度,阴成形太过又阻碍阳化气过程,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SSc的发生发展。治疗上扶阳为主导,打破恶性循环,兼能抑阴,抑阴又能扶阳,二法形成正向循环,使得阳气复、阴凝散,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代谢性疾病,可根据病因不同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中,NAFLD较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患者不断增加,且相关研究表明,NAFLD在我国所在的亚洲地区发病有渐趋低龄化的趋势[1]。NAFLD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在早期经常会忽略病情,导致病情恶化,长期不治疗的患者还有可能会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2]。此外,Motamed等[3]研究发现NAFLD患者10年内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要明显高于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表明NAFLD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西医对于NAFLD的治疗没有特效药物,而中医药对于本病的治疗则有一定的优势与特色。戚团结老师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治疗肝病研究,有丰富的肝病治疗经验,并且长期于脂肪肝专科出诊,在本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其治疗NAFLD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