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队列研究方法探讨超重/肥胖学龄儿童在青少年期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与追踪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北京市健康学龄儿童(7-11岁)与9年后同一观察对象(16-20岁)共193名,于基线时(9年前)及随访时(9年后)对每名学生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并均应用生化法于空腹1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清总胆固醇、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方法检测随访时16-20岁学生的心脏结构、血流及功能。根据儿童期BMI值分为儿童期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比较同一观察对象儿童期与青少年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人群青少年期较儿童期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儿童期肥胖组较正常体重组于9年后随访时(青少年期)的BMI(24.71 kg/m2±4.57 kg/m2和20.54 kg/m2±2.84 kg/m2)及收缩压(117.22 mm Hg±17.44 mm Hg和102.20 mm Hg±11.68 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增高(P<0.001和P<0 05),室间隔增厚(0.87 cm±0.12 cm和0.77 cm±0.12 cm)及左室后壁增厚(0.91 cm±0.13 cm和0.79 cm±0.31 cm)(P<0.01和P<0.05)、左室心肌质量(167.84 g±16.29 g和128.95 g±63.00 g)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88.12 g/m2±17.19 g/m2和79.35 g/m2±39.01g/m2)明显增加(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心输出量增加,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下降(P值均<0.05),心脏舒张功能各项指标体重正常组与肥胖组及超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肥胖儿童较学龄体重正常儿童在成长为青少年后,BMI及血压明显增高,左室壁增厚,左室心肌质量增加,提示儿童期单纯肥胖症是成年后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颤动组)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4±12.3)岁;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窦性心律者(窦性心律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6±11.7)岁;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2.4±18.5)岁.测定以上3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水平显著升高,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显著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顺应性的关系。方法对6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9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及测序,并测定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结果高血压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6.5%比20.6%及48.7%比42.4%,P=0.015和0.002)。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者(P<0.05),高血压组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在T等位基因携带者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者(P=0.001)。携带T等位基因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及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速度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者(P<0.05)。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性增加有关,并且677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杓型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不同。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组 ,对 3 88例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和超声心动图 (UCG)检查。结果 非杓型组 2 4hSBP、2 4hDBP、nSBP、nDBP均显著高于杓型组 ,IVS、PW、LVM、LVMI、LAD、A、ATVI、A/E显著增加 ,而FS、ESV显著降低。结论 非杓型组夜间血压显著高于杓型组 ,左室肥厚 (LVH)及舒张功能减退 (LVDF)比杓型组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家族史阴性和阳性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家族史阳性和阴性发病特点和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我们旨在加强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及其家族成员高血压一、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益寿调脂片与舒降之对是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益寿调脂片,对照组服用舒降之,疗程60天。结果显示益寿调脂片对降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硬化指数(AI)疗效显著,并能显著降低TC/LDL-c比值。其中,降TC、LDL-c、AI、TC/LDL-c的疗效与舒降之无明显差异;而降TG的疗效明显优于舒降之。益寿调脂片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旧白  相似文献   
7.
刘荣坤  高岩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5):327-329,I025
目的 探讨快速进展性牙周炎(rapidly progressive periodontitis,RPP)患者局部牙周组织中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过度浸润及激活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22例RPP患者共4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 6例初诊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4周的比索洛尔治疗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前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 16.2 3mmHg和 7.65mmHg ;降低血压的同时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及其与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之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及P <0 .0 1)。结论 比索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及其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89例初诊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4周的缬沙坦治疗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选择 3 6例不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缬沙坦治疗 4周后 ,用药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心房收缩期血流的峰值流速及流速积分明显加大 (P =0 .0 0 1及 <0 .0 5 ) ,E/A比值增加 (P <0 .0 1) ,对照组仍无明显变化。结论 缬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脉压≤50mmHg组,50mmHg<脉压≤60mmHg,脉压>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4g/m2,女性>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0.01;r=-0.141,P<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