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自填式问卷的形式,对赣州市章贡区四大街道办事处下的48个街道社区居民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他们的阅读特点和存在的阅读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图书馆在推动社区阅读活动中的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作为超前镇痛,B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4 h、24 h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2 h、4 h、24 h和48 h 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减少48 h内PCA自控按压次数,降低术后2 h、4 h、24 h和48 h VAS评分,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6只Sprague-Dawley大鼠(120~16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8)、模型组(n=10)和治疗组(n=8)。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及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第12周,处死模型组2只大鼠,确认造模成功。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150 mg·kg-1·d-1小檗碱灌胃4周,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等渗盐水灌胃。第16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绒毛变化;苏丹黑B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肠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16S r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量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及普拉梭菌的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内毒素(0.288±0.04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1.07±0.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192±0.049,0.94±0.07)(P<0.05),小檗碱干预可显著降低内毒素(0.213±0.025)和TNF-α水平(0.93±0.07)(P<0.05)。模型组大鼠肠黏膜上皮occludin蛋白表达(0.05±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0.166±0.014),小檗碱对肠黏膜occludin蛋白表达有促进作用(0.055±0.0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模型组(7.29±0.47)相比,对照组(9.49±0.59)拟杆菌数量降低,治疗组拟杆菌的数量增加(9.77±0.87);与对照组(5.42±0.63,9.49±0.59)相比,模型组大肠杆菌(6.92±0.77)、普拉梭菌(8.70±0.62)数量增加,小檗碱干预减少了大肠杆菌(6.34±0.71)、普拉梭菌(9.77±0.87)的数量(P<0.05)。结论小檗碱有效地保护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肠屏障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与比较不同屈光度近视青少年儿童黄斑区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6~18岁青少年儿童115例230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分为4组:正视组16例32眼,低度近视组47例94眼,中度近视组34例68眼,高度近视组18例36眼。RTVueXR扫描黄斑区6mm×6mm范围,系统自动分区,分为以黄斑中心小凹为中心,直径分别为1mm的中心凹(fovea)环、1~3mm的内环(parafovea)、3~6mm的外环(perifovea),且每个圆环被进一步划分为颞(T)、上(S)、鼻(N)、下(I)4个象限,定量分析各分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厚度。结果:正视、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黄斑区整体浅层毛细血管密度依次显著减低,分别为(44.4±3.5)%、(44.8±3.8)%、(44.3±3.8)%、(42.6±4.5)%(F=2.963,P=0.033),内环颞侧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6.1±3.5)%、(46.8±5.1)%、(46.2±4.3)%、(43.8±5.5)%(F=3.436,P=0.018);四组黄斑区整体深层毛细血管密度随着近视度数增加亦显著降低,分别为(49.9±4.1)%、(48.4±4.7)%、(47.9±5.5)%、(45.3±4.7)%(F=4.806,P=0.003),外环深层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9±4.4)%、(47.2±5.2)%、(46.6±6)%、(43.6±5.1)%(F=5.495,P=0.001)。四组黄斑区整体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93.9±12.9、295.5±13.0、290.9±12.0、284.5±10.7μm(F=6.606,P<0.001)。内环颞侧、鼻侧浅层毛细血管密度与SE呈正相关(r=0.221、0.219,P=0.001、0.001),外环颞侧、上方、鼻侧、下方深层毛细血管密度与SE呈正相关(r=0.172、0.200、0.250、0.296,P=0.011、0.003、<0.001、<0.001);黄斑区除中心凹外其余区域视网膜厚度与SE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着青少年儿童近视度数的增加,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密度降低,以内环颞侧为甚;深层毛细血管密度降低,以外环范围内为甚;视网膜厚度降低,以内环和外环范围为甚。青少年儿童近视随着屈光度增加,会导致黄斑区结构和血流循环的变化,在高度近视眼中改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25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甲状腺过氧化物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变化,旨在探讨其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病理学系教师们结合假肢矫形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 《 人体与运动系统病理学》 的线上教学.通过精心准备前期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和教学路径,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求获得学生们好的教学反馈.在特殊时期下坚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模式也从"以...  相似文献   
7.
<正>甲状腺癌是近10年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比约3%[1]。其中,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yroid,PSCCT)临床极少见,占所有甲状腺癌的0.2%~1%[2]。但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转移、预后差,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7例单纯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比较入院第3天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和早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可使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略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虽然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糖有微弱影响,但不影响适合他汀人群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垂体选择性甲状腺激素抵抗(PRTH)综合征临床上极少见,主要表现为垂体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外周组织仍保留对T3的正常反应.因其临床表现与Graves病相似而常被误诊,并错误的长期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甚至进行手术或131I治疗.  相似文献   
10.
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是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和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同机融合的一种检查方法,能够将解剖显像与功能显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定位准确率的同时还可以对疾病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兼具了SPECT灵敏度高和CT特异性、分辨率高的优点,因此,对很多疾病如脑梗、TIA、癫痫等缺血性病变的病灶定位、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以及正常脑功能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SPEC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