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多维数据分析的中成药信息管理系统药品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法对新分类法下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观察中成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药品分类方式在规范临床应用和科学管理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OLAP(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对中成药信息管理进行多维数据分析,从数据库中抽取新分类法下的中成药数据并建立多维数据集,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数据对象,并分析其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查,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在提高,产品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接受,在医院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主要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是否等效的质疑和价格比较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以检验其疗效、加快推行电子调配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医籍等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笔者对独活与羌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为经典名方开发中独活与羌活药材的选择与使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历史早期独活与羌活混用,南北朝时始见区分,此后历代争议不断,至当代二者方明确区分为2种中药材;历代多以独活、羌活为正名,亦见有别名及商品名。历代所用之独活植物基原以重齿当归Angelica biserrata为主流,此外尚有当归属、独活属、楤木属的多种植物作为独活入药;历代所用羌活植物基原则多为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或宽叶羌活N. franchetii,基原较为统一。独活、羌活产地多集中于我国西部及西北部地区,其中独活主产于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地,以湖北、重庆交界地带所产为道地;羌活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地,以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所产为道地。历代皆于春秋季或农历二、八月份进行采收,独活以主根粗壮、分支少、质地坚实、香气浓郁者为佳,羌活以根茎粗壮,节紧密隆起,外皮紫棕、断面紧实,香气浓郁,类似蚕形者为佳;独活与羌活的炮制方法多为去芦后切制,以生品入药。基于...  相似文献   
4.
上市经典名方产品的二次开发,是对已上市中成药围绕药品质量与临床用药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以高品质传承中成药的目的。通过回顾小柴胡颗粒质量研究进展,对比中日两国药典对小柴胡颗粒质量控制标准,旨在发现小柴胡颗粒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小柴胡颗粒精品化发展策略,为实现高品质传承提供研究思路。精品化发展策略主要包括4个方面:1)建立小柴胡颗粒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2)以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优化小柴胡颗粒生产工艺,打造智能制造模式;3)建立临床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系统;4)基于整合药理学策略阐释小柴胡颗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野菊花为常见中药材,广泛运用于中成药和日化产品,目前主要依赖于野生资源,人工栽培较少.为探究野菊花的适宜生产区域,明确影响野菊花指标成分积累的气候因子,该研究对不同产地野菊花中蒙花苷含量与气候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和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产地间野菊花蒙花苷含量差异显著,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域的野...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研究和市场调查,阐明中药配方颗粒国内外市场获得了较好发展,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在提高,产品逐步得到医生和患者接受,在医院诊疗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主要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是否等效的质疑和价格比较高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以检验其疗效、加快推行电子调配方式以推广其应用、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连配方颗粒中4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验证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测定黄连药材的方法能否适用于黄连配方颗粒,建立黄连配方颗粒的一测多评标准(QAMS).方法 仅测定其中小檗碱的含量,通过确定它与其余待测成分(巴马汀、黄连碱、表小檗碱)间的内在函数关系,建立其一测多评法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分别为0.87%,0.73%,0.88%,1.23%,小檗碱进样量在0.22737 ~0.9094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 =0.9999),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103.23%,RSD为1.10%(n=6).结论 黄连配方颗粒中4个生物碱的含量可以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可用于黄连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基于《中国药典》生产工艺制备多批次小柴胡颗粒"基准样品",建立可用于评价市面样品的指纹图谱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收集小柴胡颗粒主要药味多批次饮片,按照《中国药典》制备工艺,制备多批次小柴胡颗粒"基准样品"。采用UHPLC建立小柴胡颗粒"基准样品"指纹图谱方法,并同时建立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B1、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甘草苷、甘草皂苷G2与甘草酸8个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小柴胡颗粒"基准样品"对照指纹图谱共有26个共有峰,包含柴胡、黄芩、党参、甘草与生姜化学成分信息。市售31家企业47批小柴胡颗粒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布在0.74~0.99,建立指纹图谱适用性较好。所测小柴胡颗粒主要成分黄芩苷、柴胡皂苷B2、甘草酸含量分别为22.917~49.108 mg/袋(RSD 19%)、0.28~2.19 mg/袋(RSD 62%)、0.897~6.541 mg/袋(RSD 41%),不同厂家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B2与甘草酸质量差异性较大。基于《中国药典》生产工艺制备的小柴胡颗粒"基准样品"建立的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适用于市售小柴胡颗粒质量评价,有必要增加柴胡皂苷B2、甘草酸、甘草苷作为小柴胡颗粒含量控制指标,以提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医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对黄芪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方法等根据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进行系统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黄芪本名黄耆,而“芪”字本指药材知母,明代开始俗作黄芪,进而逐渐将黄芪作为药材正名。黄芪历代主流基原可确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不同历史时期还存在多花黄芪A. floridus、金翼黄芪A. chrysopterus、梭果黄芪A. emestii等黄芪属甚至非黄芪属植物作地方习用黄芪使用的情况。黄芪最早产区为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后逐渐往东北方向扩展,宋代以来多将山西所产绵黄芪奉为道地,至清代除山西外又加内蒙古为道地,民国则推崇东北所产。现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及东北等省区,商品以栽培品为主,山西大同、忻州等地仿野生栽培品质较好。黄芪在本草、方书中记载的炮制方法较多,多用生品,炮制品中以蜜炙为主流。基于当前资源栽培、生产情况,《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11首含黄芪的经典名方建议均使用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以山西大同、忻州等地产者为佳,且除清心莲子饮注明需蜜炙外,其他方剂建议用生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历代本草、方书、经史等各类古代文献,结合近现代相关研究资料,对古代经典名方中所用川芎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区、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历史的变迁情况按历史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经考证可知,川芎原名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别名及商品名较多,因宋代以来医家均奉蜀川所产芎?为佳,故取川芎作为药材正名。早期川芎基原较为复杂,主流基原为藁本的栽培驯化种,即今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但尚有用野生藁本属近缘植物作芎?入药的情况。明代以后各地出现新的栽培变种,如江西抚芎L. sinense cv. Fuxiong等,民国后陆续转为自产自销。川芎道地产区几经变化,唐代推崇甘肃天水等地,宋代及其后均以四川都江堰一带所产为胜。川芎历代主流多用生品,亦有辅料炮制品,如酒川芎能增强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另有炒制、醋制等炮制方法。经典名方中涉及的川芎药材可依据此考证结论进行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