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motor neuron disease (MND) refers to a group of progressive diseases with unknown reasons, which attacks the cells of the anterior horn of the spinal cord, the motor nuclei of the brain stem cranial nerves and the pyramidal cells of the cerebral motor cortex. It is characterized in clinic by atrophy of the muscles, myasthenia and even death due to paralysis of the respiratory muscle. Currently, there is still no any effective cure for this illness. 50-70% of the victims will die in 3 to 5 years, and the survival time for those with brain stem injuries is no more than two years.1 Since 1996, the authors have treated 31 cases of motor neuron disease with large dosage of qi-invigorating drugs in accordance with Prof. Liu Mocai's experience, and obtained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s. A report follows.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医院内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3375例住院患者资料,发生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不良事件共有51例,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者有11例,判断为“很可能”者有40例。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92%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所监测的中药注射剂有31种,其中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退休相对于体力劳动、较高的教育程度相对于文盲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中医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但个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体化"教学法对中医院校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医本科班、2017级八年制班及2017级"国维班"学生为观察对象,每个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各抽取1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观察不同教学法对学生个人能力及教学质量的影响。将3组的期末绩点、学习现状、自我评价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国维班学生的期末绩点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维班学生认为一体化教学法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有较大帮助(P<0.05)。结论在中医临床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蛋白尿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择慢性肾小球肾炎的CKD 3期患者154例,分为中药组(中药颗粒剂+苯那普利模拟剂)、西药组(苯那普利+中药模拟剂)、中西组(中药颗粒剂+苯那普利),连续治疗24周。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患者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从治疗后2周起,各时间点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各时间点eG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除治疗后2周、8周外,其余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4周、12周、20周,中药组eGFR均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12周、24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西药组治疗期间与治疗前比较尿蛋白定量未见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24周,中西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少,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明显改善CKD 3期患者的肾功能状况,中西药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西医治疗本病多主张在透析的基础上予以激素和环磷酰胺(CTX)积极治疗,但存在氮质血症未能解除、药物副作用大、解除透析后仍有间歇性发作倾向,远期预后欠佳。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为5型治疗本病31例,取得较好效果。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缩短疗程、减少药物副作用、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比现有单纯西医疗法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芒硝外敷对于肾性水肿患者的消肿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芒硝外敷双下肢,观察两组的体重、腿围、尿量等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变化和腿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 名患者发生了下肢瘙痒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外包芒硝的布袋材质过敏有关。结论:芒硝外敷作为一种无创的中医外治法,能对肾性水肿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消肿作用,提升常规治疗的消肿疗效,同时不影响利尿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 运动有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后,但运动在CKD患者的普及程度仍较低。目的 探索CKD患者进行运动的意愿、动机、促进与障碍等行为改变因素,为未来的运动干预提供基础。方法 于2019年3-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PEAKING队列中选取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规律运动情况的CKD患者(n=10)进行半结构式定性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CKD的认识,日常活动安排,对运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进行规律运动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等。最后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归纳,按照国际公认的定性研究报告标准(COREQ)进行报告。结果 促进CKD患者运动的因素包括:意识到运动可能有益于身心理健康(启动因素);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益处、自律(坚持运动的内在因素);来自家庭、运动专业人员及社会水平的支持(保持运动的外部因素)。阻碍CKD患者运动的因素有:年老、心肺肾等相关合并症及疲劳感(身体状况因素);担心骨骼及肾脏损伤(运动相关损伤潜在风险的担忧);时间、地方、设施和陪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条件)。结论 在CKD患者中开展运动干预,需要增加运动获益宣传、增强自我效能及增加外部支持等促进因素,注意预防运动相关损伤和创造锻炼条件以减少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 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利用人体自身腹膜作为透析膜的一种透析方式,通过不断更新腹透液,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1] ,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居家操作等优点[2] ,是治疗终末期肾病(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肾脏替代疗法之一.既往研究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disease,ESRD)的重要共同通路。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慢性肾脏病具有保护作用,但其能否抑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其可能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体内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模型,观察氯沙坦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UUO组(n=20),UUO氯沙坦治疗组(n=20)。术后氯沙坦治疗组予以氯沙坦灌胃,剂量20mg·kg-1·d-1。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处死大鼠。冰冻组织行E-cadherin,Vimentin,α-SMA,β-catenin和ZEB1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UUO组大鼠第7天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肾小管管腔扩大,小管萎缩,间质增宽及炎细胞浸润,部分小管间质纤维化;第14天间质纤维化表现更为严重。与对照组相比,UUO模型组大鼠第7天、第14天肾间质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显著下降,而Vimentin,α-SMA,β-catenin和ZEB1表达增加。与UUO模型组比较,UUO氯沙坦治疗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变明显减轻,肾组织E-cadherin表达增加,Vimentin,α-SMA,β-catenin和ZEB1的表达减少。结论:氯沙坦可抑制大鼠体内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氯沙坦抑制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因子β-catenin/ZEB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川芎嗪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空白及实验对照设计,将36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单纯腹透组、多巴胺对照组、川芎嗪常规浓度组及川芎嗪高浓度组4组,观察不同剂量川芎嗪加入腹透液对大鼠尿素氮清除率(CBUN)、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D/P值、肌酐D/P值、排液量均显著高于单纯腹透组(p值均小于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大于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