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把花根片合三七总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具有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的特点。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对火把花根片合三七总甙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副反应进行观察 ,并用同属卫矛科的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多甙片作为对照组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6 4例患者均符合 2 0 0 3年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中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 ,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男 2 2例 ,女18例 ;年龄 14岁~ 6 8岁…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施治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医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提出:(1)“证”与“型”不同,“型”简化了“证”,方便了工作,但有碍辩证施治的准确性;(2)“但见一证(症)便是”是指捕捉“证”的关键信息;(3)证的规范化应为广大中医认可,规范的证应有很多模式,但必须典型;(4)证的轻重不能以积分来量化;(5)证的客观化研究要循序渐进,以证的规范为基础,证的客观指标必须经过临床检验,并且需要在不同的证中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我们用六神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偏头痛、肝区疼痛、无名肿毒、癌症晚期疼痛等疼痛性病例36例,取得了明显的止痛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肾绞痛是上尿路结石最常见的表现,其特点是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一般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休克。传统医学中亦有类似该病症状的记载。如何更迅速更有效地为患者解除痛苦,减少复发率,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中西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多成果,现将其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中"内生之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内生之毒在由糖尿病转化为糖尿病肾病中的媒介作用,简要论述了内生之毒的作用机理及其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和解毒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金钱草治疗泌尿系结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钱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归纳、整理、分析古文献和近年来金钱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研究状况。结果:金钱草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成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药物;结论:目前在临床应用中,金钱草的常规剂量是15—30g,但也有医家采用大剂量的金钱草治疗泌尿系结石。  相似文献   
7.
金钱草[1]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过路黄的干燥全草,目前广泛用于湿热黄疸、痈肿疮疡、毒蛇咬伤、毒蕈及药物中毒和肝胆结石、尿路结石等疾病的治疗。金钱草品种众多,同名异物现象严重,而且各地的用药习惯不同,导致  相似文献   
8.
"轻可去实"学说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文献回顾及结合临床经验,对轻可去实学说作一理论层面上的全面了解,并在对此学说有了较为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创新了新的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对保守治疗或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所出现的一些常常使现代医学也棘手的并发症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 六君子汤治疗尿毒症贫血林某,女,5 1岁。2 0 0 0年10月4日初诊。已血液透析1年,每周3次。长期食欲不振、乏力,伴严重贫血,Hb4 2 g/  相似文献   
10.
辨证必须与辨病相结合。这一点,中医界巳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然而,中医为什么要辨病?这一间题仍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来,认识疾病的途径很多。辨证,是根据阴阳五行脏象气血六淫等理论去认识疾病。辨病,则是用非辨证方法去认识疾病。如《素问·疟论》辨疟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