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牧场均采取了挤奶前消毒奶牛乳房及乳头、挤奶后药浴乳头的方法。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化物类、碱类、碘与碘化物、含氯化合物、季铵盐类等。通过对乳房及乳头的前消毒,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降低挤奶操作带入牛奶中的微生物数量,提高牛奶的质量水平。通过试验二氧化氯在奶牛乳头前药浴中的应用,比较二氧化氯和碘与碘化物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等,探讨其在挤奶时奶牛乳头前药浴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疏松是其常见并发症。目的:探讨强骨胶囊对RA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2010年1月-2012年12月,将就诊于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2例RA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强骨胶囊和两种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两种常规DMARD药物治疗,治疗疗程为6个月。主要结局指标:治疗前后,检测骨密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ALP活性、血钙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RP、ESR水平下降,腰椎、股骨和桡骨的BM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LP活性和BMD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P活性、血钙浓度增加,BMD增高。结论:强骨胶囊能通过增加RA患者的血钙浓度和ALP活性,增加BMD,骨改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冯小辉 《医学综述》2013,19(9):1543-154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其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RA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翳形成,骨与软骨破坏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滑膜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滑膜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导致滑膜细胞增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活化及细胞因子等与滑膜细胞的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并导致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高[1]。OP发生的机制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在骨的重建过程中无法完全修复被吸收的骨质,使其骨量不断减少,骨质下降。因此,治疗OP的关键是促进成骨细胞(OB)的成骨过程,缓解破骨细胞(OC)的破骨过程。一些学者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中医药治疗OP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粗提  相似文献   
5.
夏卿  冯小辉 《河南中医》2014,(3):456-457
目的:归纳总结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影响的相关文献,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结果: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能较准确的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其作用结果。结论: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及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实验研究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