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2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构成的变化.方法收集1983-2002年天津市一中心医院心脏内科,出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 259例.以1983-1992年的患者为前10 a组,以1993-2002年的病例为后10 a组,比较分析两组原发、共患和多病因的构成.结果前10 a组原发病因为冠心病的构成比低于后10 a组,肺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高于后10 a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患病因排序依次为高血压(44.00%)、糖尿病(16.4%)、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4.3%)、脑血管病(11.4%)、贫血(5.2%).与前10a组比较,后10a组COPD共患病因减少(χ^2=45.22;P<0.000 1),其余共患病因均增加(P<0.01).前10 a组以单病因比例为多,后10 a组以多病因比例为多(P<0.0001).2种病因组合比例最高的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占33.8%;3种病因组合比例最高的为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占8.4%.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首位原发病因是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COPD是最常见的共患病因,后10 a组多病因合并比例显著高于前10 a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加强对其的认知,指导临床,减少误诊.方法 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HE染色镜下黏液样背景下梭形或星形细胞疏松排列,肿瘤细胞呈梭形,无核分裂相,瘤细胞在肿瘤中呈弥散均匀分布,其间可见有较为丰富的大小不等的散在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病例治疗药物在30年来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两中心、回顾性研究。对药物治疗在年代、性别、年龄、心功能和病因等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入选5189例次,男女比为1∶1.02(P>0.05)。平均年龄(62.93±13.49)岁。临床诊断依次是冠心病(44.2%)、风湿性心脏病(24.1%)、肺心病(19.0%)、扩张型心肌病(4.8%)等。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为主,分别为40.6%和44.5%。治疗药物总体应用比例为硝酸酯类80.0%、利尿剂71.8%、洋地黄制剂68.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52.2%和β-受体阻滞剂19.5%,上述药物的应用逐年代增加。肺心病心衰病例的主要治疗药物也是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男性应用ACEI多于女性,≥60岁患者应用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比例多于<60岁年龄组,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则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的治疗药物以利尿剂、硝酸酯制剂和洋地黄制剂等为主;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增加迅速,虽未达到"指南"的要求,但显示了治疗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等临床综合征的病理基础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在心血管重塑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可检测到增强的MMP表达 ,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 )的活动与斑块破裂有关。MMP表达既与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也与再狭窄病变的形成有关。特异性对抗MMPs的治疗药物的发展 ,将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斑块破裂和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内收蛋白色氨酸突变(α-adducin P460Trp)是否相关. 方法: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80例,均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是否存在P460Trp突变.比较两组α-adducin基因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的差异. 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P460Gly基因型与P460Trp突变出现的频率(52.5%对45%)并无显著差异.原发性高血压与α-adducinP460Trp突变并无显著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同α-adducin蛋白460位基因型不存在特定联系. 结论:在本研究人群中,α-adducin P460Trp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6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8例)和观察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3~5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NO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促进血清NO的升高,抑制内皮素1的升高,利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而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阿司匹林抵抗的出现限制了其临床疗效 ,本文就血小板聚集检测方法、阿司匹林抵抗发生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心肌桥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当心肌收缩时壁冠状动脉受到压迫,且受压持续至舒张期.壁冠状动脉近端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壁冠状动脉存在内皮功能紊乱.心肌桥可引起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减低和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因可使症状恶化而应避免使用.冠状动脉内支架和外科手术治疗可用于选择性的病例.本文对心肌桥的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柴小奇  王心方  党群  王敬  吴先军  张莹 《心脏杂志》2002,14(1):55-57,60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诊断及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P)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76例胸痛患者进行入院即刻血浆 c Tn T半定量、同步心肌酶学定量测定 ,观察对比 c Tn T与心肌酶学在诊断 AMI及评估 U AP患者预后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76例胸痛患者中 AMI 34例、U AP 2 7例、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8例、其它胸痛疾患 7例。AMI34例 c Tn T全部阳性 ,而 U AP2 3例和其余病例 c Tn T均为阴性。AMI患者同步 CK,AST升高者 2 8例 ,L DH升高者 30例。c Tn T与心肌酶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P>0 .0 5 ) ,但发病 2~ 5 h者 10例 ,心肌酶各项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 ;发病 5~ 11d者 6例 ,仅 2例 L DH还表现出升高外 ,其余心肌酶均正常 ,与 c Tn T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发病 5~ 12 0 h者相差均不显著 (P>0 .0 5 )。在 2 7例 U AP患者中 ,c Tn T阳性组 AMI和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 c Tn T阴性组 (P<0 .0 1) ;c Tn T阴性组药物疗效好 ,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 ,与 c Tn T阳性组对比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c Tn 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 ;c Tn T对诊断早期和晚期 AMI的价值高于心肌酶学 ;c Tn T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