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归芪多糖对衰老的WI-38细胞的细胞周期及p53、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归芪多糖对WI-38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归芪多糖最佳作用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析归芪多糖对p53、p1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0.016/mg·m L归芪多糖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与衰老组细胞相比,归芪多糖可明显促进衰老细胞进入分裂期(P0.01),并可显著降低衰老模型组细胞p53和p16蛋白的表达。结论:归芪多糖可延缓WI-38细胞的衰老,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周期,抑制p53-p21和p16-pR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诸病源候论》中所记载关于治疗嗜眠候的导引法进行了分析、阐释及汇编。该文整体分为原文评析、术语考释,功理分析,功法汇编4个部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人体力学的角度出发,将书中涉及的四式导引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整理为一套具有振奋阳气,通行活血,启发精神作用的导引术。全套动作依据四式导引法的站、坐姿态及涉及到的身体部位,以从上至下,从站至坐,由紧至松为原则,并添加起式动作与收式动作合为六式,力求明晰功法原理,规范还原操作,合理编排功法,为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及嗜睡人群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防治方法,同时为下一步气功呼吸训练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对皮瓣存活及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皮瓣移植并放疗的患者98例,辅助高压氧治疗(Hyper 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到拆线,观察皮瓣成活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皮瓣完全成活94例,1例胸部皮瓣移植的患者,拆线时皮瓣坏死约占1/3,皮瓣成活率95.92%;皮肤切口甲级愈合93.88%(92/98);皮瓣外观、质地评分为6~9分,平均(7.28±0.32)分;治疗满意度为96.94%(95/98)。结论: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皮瓣移植并放疗的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后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伤口愈合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癫痫属于一种脑部疾病,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易感性,进而出现相对应的神经生物学、心理学、认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癫痫的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智力(主要是儿童)、心理、学习等生活质量。大量文献证明,目前国内外对癫痫患者的治疗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多种多样,应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分析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解析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寻找更好、更合理的给药方案,很有必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剖析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纯化归芪多糖AAP-2A,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归芪多糖(AAP),通过Sevag法脱除蛋白,DEAE-52纤维素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纯化等手段,得到1种新的归芪多糖AAP-2A。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AAP-2A的含糖量,色谱技术检测了多糖紫外及红外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绝对分子质量、分子构象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单糖组成及其摩尔比值等特征。采用甲基化法和NMR法研究了AAP-2A的连接方式、主链和支链结构及分支点特征。结果 AAP-2A总糖量为98.98%,且不含核酸及蛋白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AAP-2A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AAP-2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68×105,绝对分子质量为2.252×106,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依次为1∶2.13∶3.22∶6.18。主链骨架由1,3-α-L-鼠李糖,1,3-β-D-半乳糖,1,3、1,5、1,3,5-α-L-阿拉伯糖和1,4、1,4,6-α-D-葡萄糖组成,侧链分支点位于阿拉伯糖的3位和葡萄糖的4位,侧链分支由1位连接的α-D-葡萄糖组成。结论AAP-2A为一种新的中性归芪杂多糖,其构象呈高度支化状。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疗效显著,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也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中医认为脑病与“痰阻脑络”及脾胃运化密切相关,与现代医学十分契合。因此,本文从针刺、肠道菌群及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肠道菌群的病理改变可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途径影响AD的精神症状,针刺对肠道菌群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旨在阐释肠道菌群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以及针刺理论对其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针刺的干预肠道菌群机制作初步探讨,推测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或许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继而改善中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肱一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1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65例,非冠心病组35例。记录血管造影过程中检测到的升主动脉压力作为CAP,并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结果①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CSP、baPWV、TC、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O.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P、CDP、FBG和LDL—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CAP升高,进~步促进了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中心动脉僵硬度增高,而年龄、中心动脉压、FBG、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针灸方法对KOA模型大鼠MMP-1、MMP-3、TIMP-1的影响。方法:将体重180-20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温针组(W)、电针组(D)、手针组(S)五组,每组10只。N组不作任何处理,其余四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1%,0.04ml/g)麻醉后,1mg单碘乙酸盐(MIA)溶于50μL 9%的无菌生理盐水,右膝关节注射造模,周期14天,造模前后进行行为学Lequesne MG评分检测。N、M组不作任何干预,其余三组对鹤顶、阳陵泉穴分别进行针刺、电针、温针干预,手针组0.25*25mm针灸针,刺入约5mm平补平泻手法,200 r/min,1min,留针20 min,10 min行针1次;电针组平补平泻后接电针,疏波,1mA,2Hz,20min/次;温针组平补平泻后,将直径5mm艾柱置于针柄,20min/次;三组均隔天干预,共28天。干预前后进行行为学机械刺激回缩阈值检测,28天后戊巴比妥钠麻醉,生理盐水心脏灌注取关节软骨和关节进行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行为学Lequesne MG评分检测显示,造模前各组大鼠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除N组外,其余四组评分显著高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刺激回缩阈值检测显示,干预前M、W、D、S组与N组相比回缩阈值均降低,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D组较M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关节软骨显示,MMP-1阳性表达M组较N组升高(P<0.05),D、W、S组较M组降低(P<0.05);D组较W组降低(P<0.05),MMP-3阳性表达M组较N组升高(P<0.05),D、W、S组较M组降低(P<0.05),D组较S、W组降低(P<0.05);T1MP-1阳性表达N、M、W、S组较D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较M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软骨显示,MMP-1蛋白表达M组较N组升高(P<0.05),D、W、S组较M组降低(P<0.05),W组较D组升高(P<0.05);MMP-3蛋白表达M组较N组升高(P<0.05),D、S组较M组降低(P<0.05);T1MP-1蛋白表达D、S、W组较M组升高(P<0.05)。其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温针、手针三种方法可有效改善KOA模型大鼠关节软骨损伤,可能通过升高TIMP-1的表达从而降低MMP-1、MMP-3的表达,相比之下电针更有利于调节上升TIMP-1且抑制MMP-1、MMP-3的表达,手针方法次之,温针效果则略逊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9.
任菁 《中国药业》2010,19(21):19-20
目的建立山香降逆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方中山楂、木香、延胡索和白术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陈皮的橙皮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橙皮苷平均回收率为97.61%,RSD为1.47%(n=6),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范围为169.44~677.76μg/mL。结论所用定性定量方法可有效控制山香降逆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方法对96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佐匹克隆组(48例)与艾司唑仑组(48例),疗程2周。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SR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SR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TESS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佐匹克隆在治疗失眠症方面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小、安全性好,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