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对伴随症状的影响及主症与伴随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治疗组(86例)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加必要的止痛剂,对照组(42例)服用免煎颗粒安慰剂加必要的止痛剂。对治疗4周和停药后4周时,伴随症状及头痛发作次数进行疗效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头痛发作频次、伴随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随访期头痛发作频次与治疗4周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畏光流泪、肢体无力症状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与治疗4周头痛次数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痛次数变化与伴随症状各症状积分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川芎定痛饮的预防性治疗能够明显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并有效地改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2.
付彩红  邹忆怀 《天津中医药》2016,33(11):698-701
[目的]讨论偏头痛从肝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其临床应用情况予以概述,为临床防治偏头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从病因病机学角度,结合偏头痛的发病特点,重点介绍偏头痛从肝、从风、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并对临床常用的有效方剂的组成和临床疗效特点进行了总结。[结果]为临床从"肝、风、瘀"论治偏头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部分代表方剂。[结论]偏头痛治疗多"从肝风瘀论治",疗效较佳,但关于偏头痛疗效评价标准的规范和现代机制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减吴茱萸汤配合针刺少阳经穴对偏头痛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81例患者纳入符合方案集(PPS),对照组41例,给予口服加减吴茱萸汤颗粒;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少阳经穴,两组同时可服用必要的止痛剂;分别在入组时、入组4周、8周12周及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次数、天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等,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在组内效应分析(时间因素)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在治疗12周和随访时,在减轻头痛次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主效应分析),随时间延长有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趋势(组间×时间交互作用)(P<0.05);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亦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P<0.05),但止痛剂使用次数两组无差异,有一定优于对照组的趋势;在疼痛持续时间和头痛天数方面,观察组随时间延长未见到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疼痛持续时间观察组在组间主效应分析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吴茱萸汤配合针刺少阳经穴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对肝风挟瘀型偏头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42例),以前瞻性回顾分析患者近12周的头痛发作情况作为基线.试验组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对照组服用免煎颗粒安慰剂.进行为期12周的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头痛发作频次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组在头痛发作频次、PSQI量表总积分及其多个成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次与基线差值的组间比较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量表总积分和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成分积分与基线差值的组间比较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能减少偏头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次,并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6.
7.
偏头痛是一种以疼痛反复发作为特点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学者应用功能MRI技术对偏头痛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拟从偏头痛的疾病机制、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异常和中医针刺干预等三个方面对偏头痛的功能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腮腺炎并多器官损害3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报道尚少见 ,现将我院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住院的 36例流腮并多器官损害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2 5例 ,女 1 1例 ;年龄 :3~ 6岁 6例 ,~9岁 2 3例 ,>9岁 7例 ,平均年龄 7岁 8个月 ,均符合流腮诊断标准[1 ] 。二、方法  36例均测血、尿、粪常规 ,血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有头痛、呕吐、头晕、嗜睡 ,脑脊液结果异常者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有呕吐或 (和 )腹痛 ,同时脂肪酶升高者为亚临床或临床胰腺炎 ;有转氨酶升高者为肝功能损害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方法学的研究现况,为深入的研究偏头痛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针对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试验研究、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3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介绍了每个方面所包含的较成熟和重要的研究方法,并重点综述了具体研究成果及其对科研、临床的实用价值。结果提供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关于偏头痛的研究方法,特别提出了适合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方法。结论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治疗方案也在探索中,中医药治疗偏头痛主要是从风、从瘀、从肝辨证论治,更适合用实用性和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但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和疗效的研究方法仍需要不断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