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1BB(CD137)配体在几种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4—1BBL在几种人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方法:用RT—PCR及法检测肿瘤细胞内4—lBBL mRNA水平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膜表面4—1BBL的表达。结果:4—1BBL在Jurkat细胞株上高表达(98.97%),在HL-60和K562上表达较低(分别为24.77%和19.23%),而在HL-29细胞株上基本不表达(2.13%)。结论:4—1BBL在不同肿瘤细胞株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喉部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4例喉部螺旋CT扫描者行CTVE成像,根据喉腔内部结构、病灶、黏膜皱襞的显示情况和有无伪影将CTVE图像分为3级,分别比较CTVE技术在不同的扫描层厚、重建层厚及阈值的情况下图像质量的优劣。结果:CT原始扫描层厚为2mm、3mm分别与5mm、8mm的CTVE图像质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建层厚为2mm、3mm与5mm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阈值为 -800— -600HU与阈值为-300HU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CT原始扫描层厚、重建层厚及阈值对CTVE图像的质量影响有明显差异。选用合适的原始扫描参数及重建参数,可以提高CTVE图像的质量,对喉部疾病的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褐苞薯蓣对小鼠脾虚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褐苞薯蓣对小鼠脾虚证的影响。方法:用利血平致小鼠脾虚模型,以其体重、体温、胸腺及脾重、血清刚果红与木糖含量为指标,观察实验结果。结果:褐苞薯蓣能使体重、体温、胸腺重、脾重、血清木糖含量增加,对血清刚果红含量减少不显著。怀山药的结果与褐苞薯蓣相似,但对后3个指标影响不明显。结论:褐苞薯蓣有补脾作用和特异性免疫作用,怀山药与其相似,但略逊。  相似文献   
4.
大鼠肛门直肠畸形的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正常的和畸形的肛门直肠发育过程,探讨肛门直肠畸形的胚胎发生机制。方法:用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致畸21只孕鼠共生产泄殖腔畸形和无肛畸形胎鼠(204只)。胎龄12.5-20d的正常(n=223)及泄殖腔发育畸形的胎鼠正中矢状连续切片HE染色。连续动态对比观察泄殖腔及肛门直肠的发育过程。结果:泄殖腔发育过程中,胎龄15d前的正常鼠胚,尿直肠隔将泄殖分为腹侧的尿生殖窦和背侧的直肠两部分,二者共同相通于泄殖腔管,尿直肠隔下降与泄殖腔膜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胚胎15d时与泄殖腔膜融合,直肠与膀胱分离。16d时肛膜破裂,直肠与尾沟相通。ETU致畸的胎鼠泄殖腔发育中有以下下特点;(1)尿直肠隔始终未与泄殖腔膜融合;(2)泄殖腔构型异常;(3)泄殖腔膜过短;(4)没有尾沟形成。ETU致畸胎鼠中所有的无肛畸形均为泄殖腔畸形和直肠尿道瘘。结论:鼠胚胎15d时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胚胎16d肛膜完全破裂,直肠与外界相通。泄殖腔构型的变化以及尿直肠隔下降并与泄殖腔隔合使直肠与膀胱分离。尿直肠隔与泄殖腔膜融合是直肠和膀胱分离的决定因素。肛门直肠畸形发生与泄殖腔构型异常以及尿直肠隔未与泄殖腔膜融合等因素有关。尿直肠隔未与泄殖腔融合是ETU诱导的大鼠肛门直肠畸形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HLA同胞全相合9例、亲缘间单倍体相合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在造血重建、预处理相关毒性、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临床疗效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无明显差异,但在移植过程中及术后、血制品的输注量、CMV感染率及真菌感染率发生方面,单倍体相合移植组明显高于同胞全相合组.结论 经改良预处理方案后同胞HLA全相合与亲缘间单倍体相合allo-HSCT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而临床疗效相近,亲缘间单倍体相合移植为恶性血液病治疗开辟了又一新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供者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脊柱手术术后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脊柱手术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SSI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患者发生感染15例,感染率4.4%;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40.0%,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菌,分别占26.7%、20.0%、13.3%;年龄过大、合并糖尿病、手术次数过多、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持续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失血量过多、伴有器械植入和吸入氧气浓度较低等是脊柱外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SI的发生与术前合并症、术前准备不充分及术中各环节有关,针对SS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有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治疗效能感与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4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和观察组(拓展优质护理服务组)各42例,两组干预前后的治疗效能感与情绪状态采用BSES量表和POMS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评估结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的BSES量表和POMS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与3个月两个量表的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治疗效能感与情绪状态的影响相对较大,有助于患者保持较好的治疗心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确定硫酸核糖霉素分子式中硫酸的数目,并选择适合的方法控制其硫酸盐的含量。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对硫酸核糖霉素的硫酸盐(SO4)含量进行测定,并开发出了同样适用的离子色谱电导法(HPIC-CD)进行结果比对。同时采用《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硫酸核糖霉素的酸碱度。结果:HPLC-ELSD法,硫酸盐(SO4)在15~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 μg和0.25 μg,回收率为101.1%;HPIC-CD法,硫酸盐(SO4)在20~18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7 ng和0.50 ng,回收率为99.8%。结论:两种硫酸盐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式中硫酸的数目约为1.5,进一步发现,硫酸盐含量和溶液pH值呈显著负相关,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酸碱度检查可以控制硫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Wang  Jiang-lin  Yin  Wen-jun  Zhou  Ling-yun  Zhou  Ge  Liu  Kun  Hu  Can  Zuo  Xiao-cong  Wang  Ya-feng 《Clinical rheumatology》2020,39(3):769-778
Clinical Rheumatology - Tumor necrosis factor inhibitors (anti-TNF) have become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However, evidence is inconsistent as to whether R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
Right coronary artery-coronary sinus fistula is a very rare congenital anomaly in which a right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drains into the right atrium, right ventricle, or pulmonary artery. A right coronary artery-coronary sinus fistula was diagnosed in a 44-year-old man by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and confirm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nd surgery. Relevant published experience in diagnosing this kind of anomaly is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