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42篇
  免费   22704篇
  国内免费   13126篇
耳鼻咽喉   2524篇
儿科学   3983篇
妇产科学   3231篇
基础医学   19725篇
口腔科学   4440篇
临床医学   29421篇
内科学   28539篇
皮肤病学   3197篇
神经病学   8640篇
特种医学   98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24826篇
综合类   53614篇
现状与发展   60篇
一般理论   11篇
预防医学   23905篇
眼科学   3824篇
药学   27192篇
  265篇
中国医学   18617篇
肿瘤学   14065篇
  2024年   819篇
  2023年   2593篇
  2022年   6846篇
  2021年   9233篇
  2020年   7540篇
  2019年   5176篇
  2018年   5768篇
  2017年   6577篇
  2016年   5472篇
  2015年   9216篇
  2014年   11989篇
  2013年   14514篇
  2012年   20982篇
  2011年   22111篇
  2010年   18632篇
  2009年   16619篇
  2008年   17954篇
  2007年   17540篇
  2006年   15820篇
  2005年   12849篇
  2004年   10214篇
  2003年   9017篇
  2002年   7439篇
  2001年   6372篇
  2000年   4946篇
  1999年   2723篇
  1998年   1023篇
  1997年   910篇
  1996年   799篇
  1995年   690篇
  1994年   621篇
  1993年   411篇
  1992年   849篇
  1991年   698篇
  1990年   609篇
  1989年   569篇
  1988年   488篇
  1987年   476篇
  1986年   407篇
  1985年   322篇
  1984年   252篇
  1983年   205篇
  1982年   140篇
  1981年   125篇
  1980年   101篇
  1979年   206篇
  1978年   161篇
  1977年   103篇
  1976年   110篇
  1975年   10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内生菌由细菌、真菌、古菌和原生生物组成,它们生活在植物的活体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在人参的生长发育、次级代谢产物的生成和环境适应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人参的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随着人们在微生物领域研究的深入,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植物内生菌的重要方法。文章主要从人参内生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人参内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人参内生菌对宿主的影响等4个方面对人参内生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研究和品质改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黄嘉敏  赵霞  孙宜康  李宛莹  苟继周  周光德  何清 《肝脏》2022,27(1):20-22,37
目的了解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Polygonum multiflorum-associated drug induce liver injury,PM-DIL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PM-DILI患者临床资料。肝穿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状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铁、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8例PM-DILI患者男女比为1∶1,平均年龄43岁,其中6例为急性PM-DILI,2例慢性为PM-DILI。入院血清学检查异常主要包括转氨酶升高和淤胆均为7例。主要组织病理学改变为点灶状坏死8例、界面炎5例、融合坏死4例,融合坏死以肝腺泡3带为主,不伴或伴少数炎细胞浸润;胆汁淤积5例,为肝腺泡3带的肝细胞、毛细胆管内淤胆,不伴或伴少数炎细胞浸润;中央静脉炎3例;病程长者可发生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2例。结论肝腺泡3带为主的急性淤胆和肝细胞坏死是PM-DILI主要组织学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静脉炎等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Lessons Learned
  • SCB01A is a novel microtubule inhibitor with vascular disrupting activity.
  • This first‐in‐human study demonstrated SCB01A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preliminary antitumor activity.
  • SCB01A is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malignancies with manageable neurotoxicity.
BackgroundSCB01A, a novel microtubule inhibitor, has vascular disrupting activity.MethodsIn this phase I dose‐escalation and extension stud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were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 SCB01A infusions for 3 hours once every 21 days. Rapid titration and a 3 + 3 design escalated the dose from 2 mg/m2 to the maximum tolerated dose (MTD) based on dose‐limiting toxicity (DLT). SCB01A‐induced cellular neurotoxicity was evaluated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cells.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MTD.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PK), and tumor response were secondary endpoints.Results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cluded anemia, nausea, vomiting, fatigue, fever, and peripheral sensorimotor neuropathy. DLTs included grade 4 elevated creatine phosphokinase (CPK) in the 4 mg/m2 cohort; grade 3 gastric hemorrhage in the 6.5 mg/m2 cohort; grade 2 thromboembolic event in the 24 mg/m2 cohort; and grade 3 peripheral sensorimotor neuropathy, grade 3 elevate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grade 3 hypertension in the 32 mg/m2 cohort. The MTD was 24 mg/m2, and average half‐life was ~2.5 hour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was linear. Nineteen subjects were stable after two cycles. The longest treatment lasted 24 cycles. SCB01A‐induced neurotoxicity was reversible in vitro.ConclusionThe MTD of SCB01A was 24 mg/m2 every 21 days; it is safe and tolerable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  相似文献   
8.
9.
癫痫发作后状态(PIS)是指癫痫发作停止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的异常状态,包括认知、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和精神行为等异常,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持续数秒至数天不等,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较少,临床医生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从PIS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临床意义以及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并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