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60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244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46篇
综合类   71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98篇
  4篇
中国医学   326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缺血心肌中VEGF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缺血心肌中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及毛细血管新生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别检测心肌梗塞后24h,2W,2W,3W,4W缺血心肌中内皮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心肌梗塞1周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内皮细胞数均明显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后下降到1周时水平,(2)心肌梗塞24h后,VEGFmRNA表达开始增加,1周后达高峰,2周后开始逐渐下降,4周后几乎无表达;VEGF蛋白质的表达从1周后增加,2周后达高峰,3周后开始下降,4周降低到1周时水平。结论:心肌梗塞后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VEGF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与VEGF表达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导尿前经尿道注入液体石蜡预防男性尿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防止男性导尿患者尿道损伤。方法 按时间顺序将120例男性导尿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导尿前润滑导尿管并向尿道注入无菌液体石蜡5ml,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润滑导尿管。结果 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尿道粘腱损伤发生率为1.7%,患者出现中重度不适反应8例(13.3%).与对照组尿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及中重度不适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导尿前尿道注入液体石蜡可以预防男性尿道损伤厦插管所致的不适。  相似文献   
3.
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5例,其中肾癌3例,肾错钩瘤2例,瘤体直径1.5~4.0cm。具体方法是:①暴露瘤体和肾动脉;②采用硅胶管牵拉肾动脉,必要时可暂时阻断肾动脉;③于瘤体1cm正常肾组织处用电钩切除瘤体;④采用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缝合加压处理创面出血。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术中出血80~350ml。术后1~2天肠道功能恢复并可床上活动,1~4天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5~9天,平均7天。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外生性生长、直径小于4cm瘤体,该法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右美沙芬对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研究右美沙芬治疗兔颅脑急性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白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A组 (n =1 0 )为脑外伤组 ,B组 (n =1 0 )为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组。应用TCD分别测定外伤前、伤后 5min、6h、72h、1 6 8h兔大脑中动脉 (MCA)脑血流速度。观察指标为收缩期血流速度 (vS) ,舒张期血流速度 (vD)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S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S((39.4 5± 7.5 )cm/s,(4 1 .2 0± 5 .94 )cm/s)与B组 ((5 1 .6 8± 1 0 .32 )cm/s,(5 2 .4 1± 8.5 6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D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D((2 6 .33± 3.4 6 )cm/s,(2 5 .84± 5 .6 9)cm/s)与B组 ((33.6 4± 4 .2 7)cm/s ,(34.86± 7.4 8)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PI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1 6 8hPI(2 .0 6±0 .5 8,2 .2 5± 0 .36 ,1 .5 3± 0 .39)与B组 (1 .2 6± 0 .2 9,1 .38± 0 .2 9,0 .96± 0 .1 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提示右美沙芬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脉动指  相似文献   
5.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为麻醉中常用局麻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左旋布比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且具有儿乎与布比卡因相同的麻醉效能.长效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麻醉学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阴滞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收集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CT分级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82例患儿均采用螺旋CT进行头颅扫描。结果CT表现为0级的15例,1级38例.,2级22例,3级7例。结论该病多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窒息所致,根据cT表现进行分级并结合临床对该病早期作出适时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巢蛋白(ne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巢蛋白(nestin)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法检测8例正常皮肤、7例扁平瘢痕、8例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中nestin^+细胞,计数分析nestin^+细胞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结果①nestin在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汗腺、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细胞和7例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表达。nestin在扁平瘢痕、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皮基底细胞和棘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及残留的汗腺、毛囊、皮脂腺中表达。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nestin^+表皮细胞、nestin^+成纤维细胞和nestin^+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和扁平瘢痕(P〈0.05),而正常皮肤与扁平瘢痕组织中nestin^+细胞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巢蛋白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表皮、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高提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过度增生可能与巢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先天性心脏病 (CHD)导管介入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4 2例CHD患儿导管介入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甲状腺素 (T4 )、促甲状腺素 (TSH)、生长激素(HGH)。结果 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改善 ,而T3、T4、TSH、HGH无明显改变。结论 导管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而不会影响患儿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为麻醉中常用局麻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左旋布比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且具有儿乎与布比卡因相同的麻醉效能.长效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麻醉学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阴滞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发病特点及术前诊查方法。结果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时长达1周-32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确诊率低(31.7%)。检查方法中胃肠造影和CT的使用相对较多,受检阳性率分别为54.2%(26/48)和81.3%(26/32)。小肠肿瘤恶性居多,占53.8%(21/39)。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表现隐匿,容易误诊,常规检查手段特异性不高,胃肠造影和CT确诊率相对较高,新的检查方法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