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63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52篇
  3篇
中国医学   262篇
肿瘤学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儿童髓母细胞瘤中VEGFR-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84例获随访的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VEGFR-2表达,按术后生存期3,5,10年分为A,B,C三组,使用Cox回归统计分析。结果:8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中,VEGFR-2阳性表达74例(88.09%),A,B,C三组间VEGFR-2阳性表达分别为100%,88.89%,55.33%(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VEGFR-2是影响生存时间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它与预后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VEGFR-2表达水平可作为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组织工程学协调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7年正式提出和确定的。种子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和组织构建技术是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组织工程的提出和建立虽然只有10多年的时间,但已在国际上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药车前草中的无机盐成分 .[方法 ]利用正丁醇萃取、乙醇沉淀去杂质、聚酰胺柱层析及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结果 ]从车前草中分离得到 1种无机物 ,鉴定为氯化钾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两为”办学的内涵和特色做了介绍,对乡村医生的素质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医生培养模式的构想:拓展专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管理,强化医德和法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内可降解生物材料人发角蛋白(HHK)植入急性冲击性损伤脊髓后,对神经再生过程中少突胶质细胞增殖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改制Ⅱ型NYU装置,在建立大鼠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将经过特殊处理后能在体内降解的HHK植入大鼠脊髓损伤部位,对植入后1、4、12、26周损伤脊髓组织进行光学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第1周时,损伤部位可见少突胶质细胞散在分布于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中;第4周时,通过Mallory's磷乌酸苏木素染色,显示HHK周边呈层包绕的增生少突胶质细胞;第12和26周主要为神经再生和髓鞘重建过程,重建中的少突胶质细胞髓鞘内出现较大的空腔,髓鞘层状分离,并形成大小不一的髓鞘小体,重建髓鞘周边可见新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在急性冲击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过程中,HHK对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髓鞘再生修复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综合研究HHK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的家族生育的危害 .[方法 ]对一家族 4代系谱进行分析 .[结果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结论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的家族成员应采取节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的55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均为胰腺导管癌。2002年前、后根治率分别为25.9%(29/112)和34.7%(2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3%(14/29)和19.2%(5/26)。提高根治性手术技巧包括胰周淋巴结及神经丛清扫、联合血管切除、综合无血术野技术等。结论 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赖于对胰头癌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手术技巧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大鼠脑内肿瘤模型中生物学染色标记脑内肿瘤的方法。方法选择F344大鼠,移植体外培养的RG2胶质瘤细胞制作脑内肿瘤模型,移植18d后经大腿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vans blue,EB)染色肿瘤组织,探讨生物学染色对脑内肿瘤的标示作用和手术中对肿瘤和周围正常脑组织鉴别的意义。结果EB浓度在100mg/kg时,肿瘤组织染色成鲜明蓝色,同时大鼠的皮肤和所有器官都被染色成蓝色;当浓度低于10mg/kg时,仅染色肿瘤组织而皮肤和其他器官不被染色;肉眼可鉴别的最低静注浓度为1.25mg/kg。肿瘤组织的染色效果持续到静注后96h。血清中EB浓度在静注后3h内迅速减少,之后呈缓慢代谢过程,静注后24h减少到静注浓度的38%,静注后24h EB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差达到最大值。染色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操作较未染色对照组明显容易,手术后切片组织学观察肿瘤被完全切除。结论EB生物学染色标记脑内肿瘤效果可靠,手术中作为肿瘤的标示鉴别肿瘤和周围正常脑组织的界限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