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5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216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283篇
综合类   884篇
预防医学   310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95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丰富,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发展成难治性IBS。目前国内外关于针灸治疗难治性IB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不多见。本文立足试验方案设计的“PICOS”原则,从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针刺辅助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试验设计的关键要点。从选择特色优势病种、明确诊断标准、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干预方案、运用符合目标的安慰针刺、结合研究设计和目的选定结局指标几个角度,阐述试验相关环节设计的原因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油酸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beagle犬血浆及肺泡灌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改变。方法12只英国纯种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0.15mL/kg,在注射油酸前、后1h,出现ARDS的典型表现时,抽血测VEGF、sICAM-1、IL-8、TNF—α,并对此时相作肺泡灌洗液VEGF、sICAM—1、IL-8、TNF-α的测定。结果beagle犬静脉注射油酸后1h血浆TNF—α升高(P〈0.05),血浆反肺泡灌洗液IL8、sICAM-1和VEGF在1h较油酸前没有明显变化(P〉0.05),beagle犬油酸型ARDS模型建立后血浆及肺泡灌洗液VECF、sICAM-1、IL-8、TNF—α均显著高于建模前(P〈0.05)。结论VEGF、sICAM-1、IL-8、TNF~α在beagle犬油酸型ARD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均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内游离钙([Ca^2 ]i)和心肌ATP酶变化在心肌挫伤(MC)后心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兔36只,分为6组:正常对照、伤后2、4、8、12、24h,每组6只。经右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测左室压力。采用BIM-II型生物撞击机致成MC模型。在上述时相点测定左室压力,并测定心肌细胞内[Ca^2 ]i和心肌匀浆组织及线粒体ATP酶活力。结果: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受到损害,心肌细胞内[Ca^2 ]i升高,心肌匀浆组织及线粒体ATP酶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心功能障碍与心肌细胞内[Ca^2 ]i含量升高呈明显负相关,与ATP酶活性降低呈明显正相关。结论:MC后心脏功能下降,心肌细胞内[Ca^2 ]i含量升高和ATP酶活性下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基线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的最佳基线。②方法 随机选取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正中矢状位切开的尸头 ,解剖鼻泪管 ,观察鼻泪管的走向并测量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 ,并根据此角度对随机选取的 5例完整尸头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同一角度对扫描后的尸头进行冠状位切片 ,并比较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是否吻合。③结果 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为8.74°± 1 .39° ,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结果一致。④结论 依此角度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可以完整地显现出鼻泪管全貌  相似文献   
6.
医用电气设备和系统电磁兼容性抗干扰设计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现有电磁兼容性及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的相关标准,主要从接地、屏蔽和滤波三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医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抗干扰设计方案进行探讨,希望借此为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的推广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选用标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由平原引入高海拔环境后,在24小时急性司服期,垂体及各脑区内β-内啡肪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LI)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引入高海拔环境后脑内β-EP含量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高海拔实验组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海马、皮层内β-EP含量增加非常显著(P<0.01)。中脑内β-EP含量虽然也增加,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0.05)。据此推测:大鼠急进高海拔低氧环境后垂体β-EP的分泌与释放受到影响。提示,脑内β-EP参与低氧的应激反应过程,可能作为神经递质和调质,通过神经──内分泌环路在应激反应中起介导作用,β-EP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应激反应的主要应激激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首次自杀未遂者和重复自杀未遂者的区别.方法检查126名因自杀未遂而入院的患者,分为首次自杀未遂组和重复自杀未遂组,获得有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自杀意图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51(40.5%)名重复自杀未遂者,与首次自杀未遂者比较,重复自杀未遂者已婚居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固定的经济收入、有较多的既往精神科治疗史、常饮酒、企图自杀前与他人交流少,自杀意图较低,冲动性较高(P均<0.05).结论对伴有某些危险因素的自杀未遂者应积极进行医学干预,以期减少自杀行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9.
肝癌组织辅助性T细胞-2细胞因子强势分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肝癌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 (Th1/Th2 )细胞因子表达模式。方法 收集我科手术切除肝癌组织标本 15例 ,肝良性疾病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手术患者肝组织标本 15例作为对照 ,β 肌动蛋白 (β actin)作为参照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联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人肝癌组织中γ 干扰素 (IFN 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mRNA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组织中IFN γmRNA表达 (相对数 :1.18± 0 .3 1)比对照组肝组织中IFN γmRNA表达弱 (相对数 :1.86±0 .5 0 ) ,而IL 4mRNA表达 (相对数 :1.73± 0 .5 1)比对照组强 (相对数 :0 .94± 0 .41,P <0 .0 5 )。结论 人肝癌组织中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弱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强 ,呈现Th2细胞因子表达模式 ,肝癌组织局部微环境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肿瘤细胞易发生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multi-probe ribo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RPA) template set to be used for detecting expression patterns of MD-2, TLR4, CD14 mRNA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Methods : The designed cDNA fragments of the three genes were genera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using specific primers and directionally cloned into EcoR I and Hind III sites of expression plasmid pSP72 containing the T7/ promoter, the linearized plasmids was used as template to synthesize anti-sense RNA probes. Then we extracted total RNA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and detected the dynamic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three genes with RPA method. Results: The proper sequenc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template set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and the template set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assay TLR4, MD-2 and CD14 mRNAs in human PBM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detected genes decreased transiently 1-3 hours after 100 ng/ml LPS stimulation. Conclusions: These new RPA multi-probe set provided valuable tool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expression of TLR4, CD14 and MD-2 mRNAs in both constitutive and inducible 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