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8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286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70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638篇
内科学   427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77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524篇
综合类   1338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86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636篇
  12篇
中国医学   504篇
肿瘤学   18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口服异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以及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中、重度寻常痤疮,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判定。小剂量[0.25~0.5 mg/(k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达60~120 mg/kg可以明显降低痤疮复发率。异维A酸不良反应大多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致畸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能快速改善痤疮皮损,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 470 nm激光剜除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采用1 470 nm激光治疗共89例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平均(68±3)岁,前列腺体积(57.4±2.6)ml。所有患者均采用"寻找层面,先易后难,剜切结合"的层面递进法思路行激光腔内前列腺剜除术,比较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8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6.9±2.1) ml/s vs(19.8±3.6)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好转,[(24.6±1.7) vs(8.0±1.2)]。术中无输血、无电切综合征、无直肠和膀胱穿孔病例,无输尿管损伤、大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层面递进法激光剜除技术构想对于高危前列腺增生外科包膜层面的寻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独到优势,且易于掌握,或可为业界同行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究。方法:将实验分为西妥昔单抗组(150 μg · mL-1)、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组(西妥昔单抗150 μg · mL-1,吉西他滨2.8 μg·mL-1)。通过MTT、Transwell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MMP-9、TIMP-1、p-IkB、NF-kB-p6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作用MDA-MB-231细胞后,其生长被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随吉西他滨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数目明显减少(P<0.05),同时MMP-9、p-IkB、NF-kB-p65的表达含量降低,TIMP-1表达含量增加。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并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BOLD-MfRI研究正常人及脑肿瘤患者听觉性中英文语言皮层定位并探讨其对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arconiEclipse1.5T超导型磁共振机,30例受试者,行听觉性中、英文语言刺激的BOLD-MfRI,以定位正常人和脑肿瘤患者的语言皮层。结果正常人听觉性中英文语言任务激活区域均以左侧大脑半球为主,主要有双侧颞横回、Wernicke区、Broca区和SMA区。中文语言任务刺激时脑区激活面积和程度比英文语言任务大,但英文语言任务时可见更明显的Broca区和角回激活。累及功能皮层的脑肿瘤患者患侧半球可见残留部分功能激活区,但激活区移位,分布弥散,激活程度及范围较正常人略增高。未累及功能皮层者功能区定位与正常人大致相同。结论BOLD-MfRI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功能皮层定位方法,有利于脑肿瘤的精确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颅脑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推广使用,使以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为目的的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MSCT perfusion imaging)逐渐变为现实,为综合应用CT扫描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潜力的、适用面广的影像检查新技术。一、CT脑灌注成像理论基础1.脑灌注成像理论的形成:在19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手术创伤腹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Sp1激活 ,COL1A1和TIMP 1表达变化与腹膜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检测手术创伤后不同时间的腹膜组织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水平 ,WesternBlot检测COL1A1和TIMP 1蛋白表达 ,Masson染色观察腹膜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 Sp1在手术创伤后 0 .5h被活化 ,随着手术时间延长Sp1活性逐渐增强 ,至创伤后 4h时达高峰 ,同时创伤腹膜组织中的COL1A1和TIMP 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存在差异显著性 (P <0 .0 1)。在手术创伤期内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腹膜组织中胶原纤维增加。结论 核转录因子Sp1活化导致Ⅰ型胶原合成增加 ,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 ,从而启动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口咽部感染并发化脓性纵膈炎-附6例临床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口咽部感染并发化脓性纵膈炎(称为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DNM)的病例资料,供临床作借鉴。方法报道6例口咽部感染并发化脓性纵膈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病的感染多为厌氧茵和需氧茵的混合感染;内脏后间隙是感染由口咽部向纵膈扩散的主要途径;治疗的关键是全身抗菌素应用+颈纵膈引流。结论DNM是一种发展迅速的致死性炎性疾病。早期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多学科协同配合抢救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充填材料选择.方法:分析426例472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膜剥离切除,眼内电凝,激光光凝并根据情况选用眼内充填材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48/472眼(占95%)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成功,除1眼术后合并中央静脉阻塞,1眼合并中央动脉阻塞,8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视力下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05以上362眼(76.7%),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6眼视力大于0.2.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治疗是挽救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最终失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基线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的最佳基线。②方法 随机选取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正中矢状位切开的尸头 ,解剖鼻泪管 ,观察鼻泪管的走向并测量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 ,并根据此角度对随机选取的 5例完整尸头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同一角度对扫描后的尸头进行冠状位切片 ,并比较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是否吻合。③结果 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为8.74°± 1 .39° ,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结果一致。④结论 依此角度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可以完整地显现出鼻泪管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