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的进展使许多半月板损伤得以修复,可以基本做到最大限度地保全半月板。但对于某些损伤程度较严重的半月板,仍须行全切除。因此,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严重半月板损伤常用的方法。我所采用逆行半月板全切除方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了(E)-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寻找具有抗惊活性的化合物.方法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硅胶柱色谱得纯品.通过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9个新化合物,用IR和1H-NMR进行结构确证,其中3个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惊活性.结论 E型异构体具有抗惊活性.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镜下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究膝关节镜下手术进行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钢丝内固定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介绍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间在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共 15例 ,其中应用钢丝进行骨折块内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 12例。手术方法 :膝关节镜监视下 ,应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定位器确定骨折块的固定位点 ,经导向器钻骨道 ,利用钢丝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康复。结果 :术后随访 6月~ 3年 ,平均 1年 11个月 ,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 ;急性损伤 4例前向不稳均纠正 ,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 ;陈旧损伤 9例前向不稳纠正 ,其中 2例检查前抽屉及Lachman试验稍松 ,但患者主观稳定性良好。结论 :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微创的特点。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操作简捷、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 ,术后可以早期进行功能康复。同时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前交叉韧带f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形态、走形及信号变化特征。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经关节镜及MRI证实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合并症状性损伤的36膝(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和经MRI证实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无损伤的36膝(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应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在MRI冠状面和矢状面上分别测量两组病例ACL长度、下止点宽度及体部宽度,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以ACL单束或双束纤维走行方向改变、连续性中断、轮廓不清、变细或增粗等MRI影像特征作为ACL形态异常评判标准,以T1WI系列图像ACL异常高信号作为信号异常评判标准,统计两组病例ACL异常形态及异常信号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冠状面ACL体部宽度(4.89±1.02)mm明显小于无损伤组(5.77±1.13)mm(P=0.004);冠状面ACL长度(19.33±1.49)mm、下止点(7.11±1.19)mm及矢状面ACL长度(33.55±2.76)mm、下止点宽度(15.68±1.40)mm、体部宽度(9.78±1.07)mm与无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ACL正常走行及形态所占比例30.6%明显低于无损伤组77.8%(P=0.000);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在冠状面及矢状面的ACL异常走行及形态发生率分别为52.8%和41.7%,分别与无损伤组冠状面13.9%和矢状面11.1%比较,均明显增高fP〈0.05o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组ACL异常信号发生率33.3%也高于对照组11.1%(P=0.023)。结论与无症状、无损伤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相比,成人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可以导致ACL形态、走行异常和信号改变,其发生可能与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移位并挤压前交叉韧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具有抗惊厥活性的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先制备酞乙酸,再依次与氯化亚砜、胺反应合成9个(Z)-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基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又合成9个(E)-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和1H-NMR确证.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厥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5e、5h和5i的抗惊厥活性ED50值分别为155.6、184.6和170.4mg·kg-1.结论 E型异构体较Z型异构体具有较好的抗惊厥活性,其构效关系和药理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镜下咬切法游离体取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膝关节较大游离体关节镜下手术取出的一种新方法-碎切取出术。方法: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应用关节镜下碎切方法治疗膝关节游离体>1.5cm的患11例,将游离体钳夹固定后用髓核钳逐步咬切取出。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月-36月,平均20月。临床效果良好,关节内紊乱症状解除。结论:关节镜下咬切法进行膝关节较大游离体取出可行。方法简捷、迅速、有效、不会残留,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生长抑素的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喜  韩香  王德心 《药学学报》2006,41(11):1027-1033
天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1是一种小的调节肽,其作为一种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ototropin—release inhibitory factor,SRIF)于1973年从羊的下丘脑肽腺体分离出来。SST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负性激素,在体内以两个分子形式(SST-14,SST-28)存在,两者由同一前体(92肽生长抑素前体)经蛋白水解而来,实质上,SST-28是SST-14在Ⅳ一末端延长而形成的,因而二者生物学活性相似,但具体作用强度和组织特性仍有一定差异:SST-14对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的抑制作用强;而SST-28侧重于抑制生长激素和胰岛素。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胫腓关节是保证踝关节正常运动的重要稳定结构。下胫腓分离除可以导致踝关节不稳外 ,由于距骨和外踝向外移位可引起距上关节接触面的改变而使其压力发生变化 ,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加重踝关节损害。尤其是陈旧性下胫腓分离较长时间造成踝关节半脱位和不稳 ,更易引起关节继发损害而严重影响功能。目前 ,急性下胫腓分离的早期手术内固定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但由于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治疗不当所造成的陈旧性下胫腓分离的治疗、尤其关节内病损的处理等仍存 ,均需切开关节进行关节内处理方能进行内固定 ,手术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市高毒物品的种类及职业危害现状,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工作场所存在的高毒物质有32种,以锰、苯、铅、汞、镍、镉、铬、砷及化合物、磷化氢、硫化氢、氰化物、甲醛、砷化氢、一氧化碳等18种为主。重金属及类金属监测点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年均77.3%。职业健康体检项目主要以锰、铅、苯等11种为主,年均体检率60.82%,禁忌证检出率年均2.71%,职业病检出率0.034%;1986年以来共发生43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其中苯、一氧化碳、砷化氢、硫化氢、氯气等急性职业中毒29起(67.44%)。结论长沙市高毒物品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防治工作重点是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ment,ACL)形态及信号的变化特征。[方法]自2008年3月2012年5月经关节镜及核磁共振成像(magna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证实的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36膝(外侧盘状半月板组),以及经MRI证实的外侧半月板形态正常儿童35膝(对照组)被纳入本研究。应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分别测量两组病例在MRI冠状面及矢状面上ACL长度、下止点宽度及体部宽度。比较两组病例ACL形态及信号变化的特征。[结果]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冠状面ACL体部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3.733,P=0.001);而矢状面ACL长度、下止点及体部宽度及冠状面ACL长度、下止点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侧盘状半月板组正常ACL走行及形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3.019,P=0.001);而外侧盘状半月板组在冠状面(x2=12.776,P=0.001)及矢状面(x2=10.271,P=0.001)异常ACL走行及形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外侧盘状半月板组ACL异常信号发生率增高(x2=5.418,P=0.020)。[结论]儿童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可以引发ACL的MRI影像上的形态改变和信号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