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38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8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肝细胞型149例(62.61%),胆汁淤积型48例(20.17%),混合型41例(17.23%)。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87.39%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益生菌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需要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 mg,每天3次,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结果: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治疗组为9%,对照组为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与基础疾病和年龄有相关性。结论:益生菌可以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使用抗生素患者应该同时服用益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