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4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管重构和内膜增厚决定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基质金属蛋白酶因为促进血管重构和内膜增厚而促进再狭窄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在血管壁的表达以及影响其表达的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和降低其表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永久性心房颤动是心血管病重症.在观察病 情、判断药物疗效时,经常要监测心电图.本文介绍 几种特殊的心电图现象,以提供及时正确的诊断思路. 一、心律由紊乱突然规则,是恢复窦性心律? 永久性心房颤动虽经积极治疗,仍难恢复窦性 心律.观察患者心电图时可突然出现心律规则,最 大的可能为交接区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多数由 洋地黄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未并发休克及心力衰竭,如骤发心室颤动,通常称为原发性心室颤动,发生率在2.4~10%,但实际上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心脏骤停时亦有少数为心室停顿或自搏心律。因此,对此类心性猝死称为原发性心脏骤停似更为妥当。自1975~19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房肌的复极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诱发及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MAP)对在体犬左、右房肌的复极时间及房颤的诱发进行研究,以探讨心房肌对阵发性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从静脉插入起搏导管是当前起搏治疗的常用方法,并发症尽管较少,但也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惑,给病人带来不幸,现就作者所遇到的实例结合文献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7.
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及多因素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 (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4 - 0 1~ 0 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门诊 30例心衰患者及 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 2 4hHolter检查 ,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 (TO)、HRT的斜率 (TS) ,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室早数目、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 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 :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 (0 5 7± 4 71%与 - 1 5 6± 2 6 0 % ,P <0 0 2 5 ) ;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 (3 17± 2 0 3%与 9 6 4± 6 4 7,P <0 0 0 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早数目相关 ,与室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 ,起源不同室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 ,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 ,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室壁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床边直接探测AMI患者16例,测量各房室腔大小、各节段室壁厚度及运动情况、室壁瘤范围及瘤壁厚度,重点观察室间隔穿孔的位置及大小、穿孔周围心肌回声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状态。结果 穿孔位于室间隔较为多见(11例),穿孔部位心肌明显变薄、向右室隆凸,在穿孔部位可见由左室经穿孔处入右室的收缩期五彩血流束,伴有不同程度心包积液。局部心肌收缩速度明显减低,其余节段心肌代偿性增强。结论 对AMI患者临床上发现突然出现心脏杂音及临床症状并突然恶化应及早进行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作出早期室壁穿孔的正确诊断,为临床内外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和心电监护学组,于1993年9月9~1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心电图及导管消融新技术研讨会,两学组负责人黄永麟教授和胡大一教授,以及贵州省著名心血管专家张金祥教授出席并主持了会议。会议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率变异性、心电体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代谢紊乱与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和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但是NO 在心房颤动(房颤)中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近年来人们关注到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在房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中起枢纽作用。而炎症可能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iNOS过分表达生成大量NO和过氧亚硝酸盐又可能加重氧化应激,对机体造成损伤。房颤时一氧化氮系统,尤其是iNOS在房颤心肌中的变化、定位和可能作用还不清楚,我们就此方面给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