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与趋势,评估癌痛治疗吗啡临床需要量及满足临床需要的程度,评价个人药费可负担性,为我国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提高癌痛控制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2016年我国7个片区的阿片类镇痛药使用强度(MUD)及其各阶段年复合增长率(CAGR)。基于我国7个片区肿瘤登记数据和国际疼痛标准治疗指南,测算2015年不同地区的吗啡需要量。将药品价格以DDD值标化为限定日费用(DDC),采用改进后的WHO/HAI标准调查法评价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的个人药费可负担性。结果:全国MUD从2006年的1.45DDD/10万人天增长至2016年的6.93DDD/10万人天,整体增长率呈现为前高后低。不同地区间MUD差异较大,且MUD极差有逐年加大趋势。2016年MUD最大地区为华南(9.67DDD/10万人天),最小为西北(3.28DDD/10万人天)。2015年,全国吗啡等效当量实际使用量仅占癌痛治疗吗啡需要量的21.5%,华东(26%)和华南(36%)等地区高于西南(11%)和西北(12%)。各类阿片类镇痛药的DDC范围为10.80~848.88元,除吗啡注射剂外,其余药品的疗程自付费用均大于1 d的日均可支配收入。结论: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用于癌痛治疗整体使用不足,且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使用差异较大,癌痛患者长期使用镇痛药物治疗的个人药费负担较重。应全面加快推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和疼痛门诊,完善相应保障体系,合理引导广大城乡居民可负担的癌痛治疗药品价格,降低个人费用负担,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使更多癌痛患者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以心血管类药物为例,分析原研药和仿制药在公立医院的销售量、销售价格和销售金额,为促进仿制药的使用提供证据支持和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医药数据库及北京市医药阳光采购综合管理平台提取数据,选择其中包含的北京市全部公立医院(共计85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11种心血管类药物,分析2015年每种药物的原研药和仿制药销售量占比、销售金额占比、价格比和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潜在费用节省率。结果:11种目标心血管类药物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平均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81.07%和18.93%;平均销售量占比分别为74.68%和25.32%;价格比在1.01~5.77之间,价格比平均值为2.09,中位数为1.61;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潜在可节省费用总计4.10亿元,费用节省率达59.21%。结论:11种目标心血管类药物的仿制药2015年在北京市二、三级公立医院中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少。在公立医院中以质量和疗效有保障的仿制药替代原研药将节约大量药品费用。建议加快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增强公众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的信心,以便尽快建立仿制药替代制度,通过医保支付配套政策鼓励仿制药的采购、处方和使用,以节省医药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3.
了解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为改进西部学龄儿童饮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庆阳市共11所乡村小学,对一至六年级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饮食偏好、挑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将学生对各类食物喜欢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水果类(87.6%)、蔬菜类(80.3%)、谷类(76.8%);将学生对各类食物不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肉类(26.2%)、鸡蛋(17.6%)、坚果(14.8%).总挑食行为检出率为28.9%,低年级学生挑食行为检出率高于其他年级(X2=16.14,P<0.01);挑食学生碳酸饮料的摄人情况高于非挑食学生(P<0.05);高年级(OR=0.66,95%CI=0.50~0.89)、男生(OR=0.68,95%CI=0.51~0.91)以及老师对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行为有约束(OR=0.60,95 %CI=0.36~ 0.99)是学龄儿童挑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对其不良饮食行为的管束纠正与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知识辅导及食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了解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现况及变化趋势,及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消耗充分性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2016年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的消耗频度(DDDs)及变化趋势;采用计算消耗量充足性测量(ACM)的方法测算我国全人群中、重度疼痛吗啡治疗需要量,评价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的消耗充分性,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比较。结果:2006~2016年,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消耗频度(DDDs)从9.7亿DDDs增加到37.03亿DDDs,增速先快后缓,尤以2013年增长较为明显,2015年稍有下降。基于中国医院药品统计报告(CHPA)计算的,反映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消耗充分性的ACM值,从2006年的0.003 4上升到2016年的0.010 2,国际相对水平一直处于“极差”。基于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局(INCB)统计数据计算的ACM值,从2006年的0.004 9上升到2013年的0.01 16(国际相对水平仍为“极差”),后持续走低。结论:我国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消耗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整体消耗不足,与国际消耗水平有较大差距,存在医务人员、患者、监管体系和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原因。应从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患者教育,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疼痛管理的正确科学理念,鼓励医患间交流与沟通,完善特殊药品监管体系,改进医疗卫生体制,平衡严格监管、防止滥用的目标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