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探讨128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正常2例,异常5例,7例均行头颅CTV检查,全部显示一个或多个颅内静脉窦内充盈缺损,5例行MRI平扫及MRV检查,均有异常表现,3例行DSA检查,MRV及DSA结果均与CTV结果相符。结论:头颅CTV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检查方便、快捷,诊断准确,可作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诊断上尿路先天性异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上尿路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5例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患者的MSCTU表现。结果 MSCTU清晰显示全部75例上尿路先天性异常,包括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34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4例,马蹄肾7例,异位肾6例,多囊肾6例,巨输尿管3例,UPJO合并其他畸形5例。结论 MSCTU是上尿路先天性异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使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和诊断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诊断方式均有良好价值,但是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三维64层螺旋血管造影可凭借微创、价格便宜等因素代替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螺旋CT影像学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研究其在影像学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确诊的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的腹部螺旋CT图像,研究其肠壁增厚的部位、范围、程度及受累肠腔的改变,肠管周围的改变。结果:在过敏性紫癜腹型患者腹部CT检查中,12例出现肠壁增厚、水肿、强化,肠管扩张、积液等征象,增强扫描肠壁呈“双环”征表现(12/13,92.3%), 其中2例累及十二指肠(2/12,16.7%)、1例累及胃(1/12,8.3%)、11例累及空回肠(11/12,91.7%)、1例累及乙状结肠及直肠(1/12,8.3%)。结论:螺旋CT,尤其是螺旋CT增强检查,对过敏性紫癜腹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定量CT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女性疑似骨质疏松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定量CT增强扫描,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骨钙素水平,并对定量CT、血清骨钙素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结果与"金标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金标准"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值≤-2.5SD为骨质疏松,90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中有74例为骨质疏松患者,16例非骨质疏松患者。CT诊断为阳性60例(66.67%),阴性30例(33.33%),其中"金标准"证实54例为骨质疏松患者,10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水平诊断为阳性56例(62.22%),阴性34例(37.78%),其中"金标准"证实50例为骨质疏松患者,10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CT及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检测,诊断阳性64例,阴性28例,"金标准"证实58例为骨质疏松患者,22例为非骨质疏松患者。CT和骨钙素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0.63%,高于CT单独检测的72.97%以及骨钙素单独检测的67.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602 8,52.646 4,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为83.33%,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χ2=3.884 3,3.884 3,P0.05);联合检测的符合率为88.89%,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χ2=58.181 8,81.818 2,P0.05);联合检测的Kappa值为0.783,均高于CT、骨钙素单独检测(χ2=11.376 4,13.566 4,P0.05)。结论定量CT与血清骨钙素水平联合诊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使用CT方法诊断的效果和对患者的意义.方法 方便收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20例出现了皮疹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设置为皮疹组.另收集该院20例未出现皮疹症状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将其设置为非皮疹组.对两组患者均需要使用CT方法检查,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等.结果 皮疹组患者中有17例使用CT诊断后发现小肠以及结肠局部肠管出现节段性水肿增厚以及盆腔积液症状,占比85%.非皮疹组中16例用CT诊断后发现小肠以及结肠局部肠管出现节段性水肿增厚以及盆腔积液症状,占比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两组均未出现误诊手术情况.结论 对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诊断时,CT诊断可有效避免误诊漏诊,尽快对其实施有效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