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它主要是在细菌自溶或人工裂解后分泌到体外,它可使机体出现许多病理情况,它又发挥着诸多对机体有益的生物学活性。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凝胶法、浊度法、比色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技术,其在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待查等的诊断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携带β-内酰胺酶(bla)基因、整合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及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它们的亲缘性关系.方法 用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对50株PDR-AB进行各种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基因的树状结构的构建和亲缘性分析.结果 50株PDR-AB共检测耐药基因21种,TEM、SHV、PER、VEB-1、CTX-M-1、ADC、IMP-1、IMP-2、VIM-2、OXA-23、OXA-24、IntI1、IntI2、IntI3、qnrAm、qnrBm、qnrS、qepA、gyrA突变基因、parC突变基因、Aac(6')-1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00%、86%、0、38%、100%、100%、76%、88%、86%、0、98%、22%、2%、6%、60%、6%、0、100%、100%、76%.50株PDR-AB间具有一定的亲缘性.结论 PDR-AB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是导致其对常用药物均耐药的重要原因,临床应加强有效的监测工作来控制PDR-AB传播并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oprD2基因缺失在天津地区3所三甲医院内的分布以及该菌的克隆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0株IRPA的oprD2基因缺失情况,并以基于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方法对其中的54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 60株IRPA中有38株oprD2基因缺失.且3所医院的oprD2基因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株IRPA用ERICPCR方法分为30型.结论 IRPA的oprD2基因缺失在天津地区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提示尚有其他原因造成亚胺堵南/西司他丁耐药株流行;个别科室内的IRPA存在克隆流行趋势,应注意监控IRPA在医院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我市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型别分布状况 ,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本市几家综合性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 6 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血清学和抗菌谱分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种来源 获自我院 2 0 0 0年 7月~ 8月胸外科和普外科术后病人经诊断为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痰标本和分泌物标本 8份 ,我市其他综合医院的痰及分泌物标本 5 6份。每份标本均采用API 2 0NE非发酵菌生化鉴定卡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按 2 0 0 1年 5月卫生部感染预防控制中心确定的标准。1 2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天津医科大学第…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全玲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3):189-190,188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人类条件致病菌,尤其在医院内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特别是耐药PA的增加使临床治疗日趋困难。长期以来因外源性感染PA所致的院内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棘手问题。对PA进行分型研究是临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也为切断传染途  相似文献   
7.
临床标本分离137株念珠菌属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术的普遍开展,原发、继发性免疫功能底下人群的增加,使真菌感染日益增多[1],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又使真菌的耐药现象出现[2]。在引起人体感染的真菌中主要是念珠菌属[3],因此了解念珠菌属体外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十分必要。我室应用MIC法和两点法,对常用的几种抗真菌药物作了药敏实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菌为137株,是从1998年1月至1999年4月我院临床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得到,按常规方法准确鉴定为念珠菌属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65例,余为其他念珠菌。质控菌为近…  相似文献   
8.
AmpC β-内酰胺酶是1973年在耐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中首先发现的一种染色体编码的β-内酰胺酶.AmpC酶属于B-J-M分类法中的第1组,分子分类法中的C类[1].1988年美国首先报道了MIR-1型质粒AmpC酶,至今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40多种质粒介导AmpC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五所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s)和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以KB法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测到ESBLs阳性株16株.阳性率为22.2%(11/72);AmpC酶阳性株18株.阳性率为25.0%(18/72).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l型ESBLs.ESBLs阳性株和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重耐药,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评价本试剂盒性能和对原发肝癌(HCC)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γ-GT同工酶,对试剂一般性能进行评价,将血清γ-GTⅡ测得结果与AFP进行对比。结果:本试剂盒性能稳定,存放4℃下可稳定18个月,灵敏度为20IU/L,试剂的诊断特异性96.3%。敏感性为92%,结论:本试剂盒性能良好符合临床要求,γ-GTⅡ检测试剂对HCC诊断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度,可用于对早期肝癌,小肝癌以及AFP阴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γ-GTⅡ检测试剂对HCC诊断有良好特异性和敏感度,可用于对早期肝癌,小肝癌以及AFP阴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γ-GTⅡ可作为长期肝炎患者的常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