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对2例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分析总结及药学监护,期望为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的药学监护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方法: 药师通过分析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并给出用药建议,协助医师合理选用激素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指导。结果: 在医师的合理治疗和药师的悉心监护下,2例患者肾功能在住院期间恢复。结论: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丹  韩静静  顾剑  吴杰  宋金春  李荣凌 《安徽医药》2015,19(10):2026-2028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EMIT)对该院门诊和住院部服用丙戊酸钠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监测结果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的1162例/次中,588例/次(50.60%)血药浓度位于50~100 mg·L -1,359例/次(30.90%)<50 mg·L -1,215例/次(18.50%)>100 mg·L -1。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及合并用药相关(P <0.05)。结论应加强和重视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并实施个体化给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影像学特点、既往治疗情况等分析了患者可能的病原菌及耐药特点,指导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在目标治疗中,通过对感染疾病特点、耐药菌治疗分析,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协助医生更好地制定了临床治疗策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进行抗感染治疗,在危重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策略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SSI目标性监测,监测术后SSI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外科1 154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患者,发生SSI 105例,发病率为9.10%,其中,表浅手术切口感染11例,器官腔隙感染94例,无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再次手术、放置引流时间≥4 d、手术时间≥4 h、急诊手术是该院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不超过72 h)是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保护性因素。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发生SSI的患者中,87.62%(92/105)发生于术后2周内。结论为减少神经外科清洁切口开颅手术SSI的发生,应避免术后再次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急诊手术的管理,必要时需术后放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但应尽早拔除引流管。  相似文献   
5.
李正伟  韩静静 《健康天地》2010,4(8):141-141
病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当前,我院的病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解决,笔者通过几年的医务科病案管理工作,分析出几点病案管理工作的不足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36例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者由于对诊疗方法不够了解、术后因为拔鞘后卧床时间较长、小便不能自解及对造影期望过高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因多方面的因素易出现情绪的变化,术后及时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术后的常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1)基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 Oxide Dismutase,SOD1)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肿瘤中的潜在联系以及它们与S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SACC和18例癌旁腺体中GPX1和SOD1的蛋白表达,分析GPX1和SOD1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各自与SA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GPX1和SOD1在SACC肿瘤组织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腺体(P<0.001);肿瘤细胞核中GPX1和SOD1的表达均与神经浸润有关(P=0.044和0.009);且两指标间存在正相关(P=0.022)。结论 GPX1和SOD1的核表达均与腺样囊性癌神经浸润密切相关,对腺样囊性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背景 精神障碍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率高,是其主要死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精神障碍患者HAP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不多。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患者HA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9 336例精神障碍患者进入研究队列,将住院期间发生HAP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3(或更小的比例)匹配在同时段住院、同病区、同年龄段、同观察时长、未发生HAP的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常规、合并疾病情况、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合并流涎/吞咽障碍情况(患者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症状或有误吸病史被确定为吞咽障碍)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精神障碍患者发生HAP的影响因素。结果 9 336例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生HAP有124例(病例组),发生率为1.33%;按照1∶3(或更小的比例)比例匹配,共入组334例未发生HAP的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病例组中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使用氯氮平、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2种、近半年发生过肺炎、有基础疾病、流涎/吞咽障碍、高血糖、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 〔OR=1.025,95%CI(1.004,1.047)〕、住院期间使用氯氮平〔OR=3.634,95%CI(1.842,7.171)〕、抗精神病药物≥2种〔OR=2.653,95%CI(1.380,5.100)〕、有基础疾病〔OR=2.268,95%CI(1.167,4.411)〕、有流涎/吞咽障碍〔OR=56.726,95%CI(7.534,427.078)〕、高血糖〔OR=4.129,95%CI(1.032,16.520)〕是精神障碍患者发生H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为降低精神障碍患者HAP的发生率,在选择使用氯氮平时尤其注意HAP的监测和防控,对于有流涎/吞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高血糖、基础疾病及因疾病情况需住院时间长等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加强HAP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525例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5例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EGFR的表达,分析EGFR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25例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EGFR阳性率为17.1%,其中男性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的(P=0.014);EGFR表达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33),其中低分化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的(P=0.035);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5);EGFR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临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EGFR表达和消化系统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