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钙蛋白Ⅰ(cTnI)在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NQM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微粒子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23例NQMI患者血清cTnI浓度,将其阳性率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比较。结果:cTnI升高共23例,阳性率100%,峰值平均值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界定值的20倍。CK-MB升高16例,阳性率为69.6%,峰值平均值为正常值上限的5.6倍。结论:肌钙蛋白Ⅰ在NQMI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把6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29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NO-3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并测定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NO-3值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116.4±44.9)ng/L, (111.9±44.4)ng/L明显高于正常人(65.8±15.6)ng/L(P<0.0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78.9±30.2)ng/L明显低于药物组(148.0±39.5)ng/L(P<0.01)。NO-2/NO-3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64.4±14.8)μmol/L和药物组(67.0±24.0)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1±13.9)μmol/L, 但P>0.05;治疗后反搏组(89.6±30.3)μmol/L高于正常人(P<0.01), 药物组NO-2/NO-3(83.4±23.0)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NO-2/NO-3)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1.9±0.8)和对照组(1.8±0.9)均高于正常人(1.0±0.3)(P<0.01), 治疗后反搏组该值(0.9±0.4)下降(P<0.01), 并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 而药物组(1.8±0.7)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的巨细胞病毒抗体IgG 、IgM,CRP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的IgG、IgM的阳性率及IgG、IgM的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的CRP含量明显增高,两者有相关性。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感染参与炎症反应,造成心肌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4例老年AMI患者,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C,n=68)、无缺血预适应组(NIPC,n=56),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PC组比NIPC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小(P<0.05),血清心肌酶学峰值低(P<0.05),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缩小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及改善老年患者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长期联合应用贝那普利 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安全性.方法:68例CHF患者在应用贝那普利及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组,治疗组加用螺内酯40 mg*d-1口服,对照组不加用螺内酯.随访时间为1年.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无肝、肾功能损害,血尿酸及电解质水平无异常,均未有肿瘤发生,男性患者未发现乳腺发育.结论:心衰患者长期应用贝那普利 螺内酯(40 mg*d-1)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正>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处理、传播、反馈最直观、最有力的支持,是一种现代的高效的教育方法[1]。本文从整合医院的有线电视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院内就诊患者为中心,以传播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及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为目的,通过医院健康教育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使用多媒体的健康教育手段,形成科学性、系统性的医院多媒体健康教育模式。1以健康教育为出发点,建造有线电视健康教育多媒体平台1.1宣教平台基本概况电视宣教系统,是指将  相似文献   
7.
于敏  刘志河  华兴  韦建瑞 《新医学》2021,52(2):77-8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类慢性血管疾病,局部胆固醇的大量蓄积和炎症的发生是其主要原因。现已证明许多细胞因子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向M1及M2型的转化,影响巨噬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排出。该文将阐述干扰素调节因子5(IRF5)是否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而对巨噬细胞的脂质摄取及排出产生影响,从而为以IRF5为作用靶点治疗AS的可能性提供一些前期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入住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共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曲美他嗪20 mg口服,每日3次,均治疗14天.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及24 h尿蛋白,同时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天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Cr[(101.77± 19.02) vs(118.23± 18.11),P<0.05]、胱抑素C[(0.85±0.61) vs(1.01±0.89),P< 0.05]、尿素氮[(9.04±4.77)vs(11.12±3.27),P<0.05]及24 h蛋白尿[(0.46±0.42) vs(0.58±0.51),P< 0.05]有下降,肌酐清除率[(57.49±27.42) vs(41.22±13.23),P<0.05]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动脉压[(79.28±19.55)vs(77.54±20.1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天后,两组平均动脉压[(72.33±20.78) vs(71.78±21.48),P>0.05)]、尿素氮[(8.87±3.18)vs(9.46±8.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r[(110.86±23.24)vs(90.53±18.31),P<0.05]、胱抑素C[(0.77±0.47)vs(0.53±0.24),P<0.05]及24 h尿蛋白[(0.54±0.47) vs(0.23±0.21),P< 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肌酐清除率[(72.22±19.78)vs(65.97±24.32),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美他嗪可以改善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阿卡波糖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了解其对IGT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39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73)接受阿卡波糖50 mg,3次/天;对照组(n=66).两组平均随访年限为(1.6±0.3)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新发生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阿卡波糖可以显著降低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11.53%(P=0.017),新发生的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11.80%(P=0.029),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减少11.39%(P=0.012),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34.72%(P<0.001).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及其与左心室扩大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血清NT-proBNP浓度,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其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血流E峰速度与A峰速度的比值(E/A)。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在左心室扩大组为(0.33±0.23)μg/L,显著高于左心室正常组(0.12±0.0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重度高血压组为(0.25±0.19)μg/L,较轻中度高血压组(0.14±0.14)μg/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舒张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清NT-proBNP浓度和舒张功能正常者相比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NT-proBNP浓度与年龄(r=0.40,P<0.01)和左心室舒张末径(r=0.55,P<0.01)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7,P<0.01)。结论NT-proBNP可以作为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扩大及收缩功能下降的指标,其与舒张功能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