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25岁。外阴及肛周散在分布水疱伴瘙痒和疼痛1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基底细胞层上水疱,棘层松解细胞见于表皮全层或表皮的下半部,大部分棘层松解细胞只是轻度分离,犹如坍塌的砖墙,可见角化不良的棘层松解细胞。真皮乳头水肿,浅层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诊断: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2岁。全身泛发性红斑、水疱伴瘙痒12天。临床表现为全身对称性分布多数红斑,红斑基础上见绿豆至蚕豆大水疱,呈环状排列,尼氏征阴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水疱,疱底及周围真皮乳头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诊断:疱疹样皮炎。曾因发病前有明确服药史被误诊为药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无症状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3-2016年接受结直肠镜检查但无临床症状的体检者70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2型糖尿病及胆囊结石病史]和肠镜结果.根据肠镜结果和息肉病理类型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腺瘤、增生性息肉(hyperplasic polyp,HP)、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炎性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4.0% (98/702)、8.8% (62/702)、0.6% (4/702)、0.1% (1/702)、0.9% (6/702),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为2.7%(19/702).年龄≥50岁(50~ <60岁:OR=1.712,95%CI=1.048 ~ 2.798,P=0.032;≥60岁:OR =2.151,95%CI=1.146 ~4.036,P=0.017)、吸烟≥400支/年(OR=1.866,95% CI=1.120 ~3.109,P=0.017)、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OR=1.853,95%CI=1.038 ~3.310,P=0.037)是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0 kg/m2(OR=3.150,95%CI=1.069 ~9.280,P=0.037)、2型糖尿病(0R=4.430,95%CI=1.248 ~ 15.721,P=0.021)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400支/年(OR=2.200,95%CI=1.203 ~4.024,P=0.010)是HP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腺瘤及HP是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吸烟、50岁以上、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是腺瘤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或体质量超重则增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吸烟也是HP的危险因素,且对HP的促进作用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胃肠道息肉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大型操作,但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置入的患者是否可以安全地行高频电息肉治疗,是很多临床医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既往对此无特别的研究,也无专科内的相应指南或共识可供参考。2016-2018年,笔者对6例置入心脏起搏器的肠息肉患者进行了高频电息肉切除,经密切监护随访显示,行高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头孢氨苄口服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甲硝唑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d、3d、5d后的血生化指标情况,并且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5d后的总疗效,综合以上检测指标对比分析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感染的原因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1d、3d、5d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而且治疗5 d后的总有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软件SPSS 16.0分析处理后得出χ2=36.94,P<0.05,说明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所有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中,呼吸道的感染所致疾病占绝大多数,并且对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采取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糖尿病皮肤溃疡是糖尿病的难治并发症之一,发生后迁延不愈。以往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组织修复和炎症免疫调节能力,并且相关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主要是通过旁分泌效应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外泌体等,发挥组织与创面修复作用。因而可使用生长因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外泌体等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以直接或间接机制对伤口愈合产生积极影响。目的:总结生长因子、条件培养基和外泌体等促进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修复的相关机制、应用效果,以及无细胞治疗在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Diabetes,Diabetic foot,Diabetic foot ulcers,Chronic wound,Mesenchymal stem cells,Cell-free,Exosomes,Growth factors,Conditioned mediums,Wound healing,Tissue repair,Angiogenesis,Regeneration,Biomaterial”,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年1月至2022年2月,经过阅读并筛选整理,选择与综述内容相符的文献,最终确定整理出7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和生长因子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②通过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和生长因子与新兴的组织工程生物学材料(如细胞支架、水凝胶等)相结合,可使其发挥更强的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③基于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生长因子的无细胞疗法是促进慢性创面修复的极有前景的治疗策略,要实现由临床前研究转化到临床研究,确保其用于患者治疗的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查明相应的治疗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腺瘤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结直肠腺瘤的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行肠镜检查并符合平均风险人群条件的677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肠镜结果,分析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的检出情况,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3.1%(89/677)、2.7%(18/677)。年龄增长、超重或肥胖、吸烟是发生腺瘤的相关因素(P0.05)。≥50岁(50~60岁:OR=1.789,95%CI:1.067~2.999,P=0.027;≥60岁:OR=2.183,95%CI:1.154~4.130,P=0.016)、吸烟≥400支/年(OR=1.948,95%CI:1.146~3.310,P=0.014)是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OR=3.444,95%CI:1.034~11.480,P=0.044)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50岁、吸烟≥400支/年是发生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则增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上述指标为制订平均风险人群结直肠腺瘤筛查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腺癌(primary 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PSBA)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PS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好发于十二指肠并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术前确诊率为38.7%,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占9.7%、22.6%、35.5%、32.2%。31例患者中20例行根治性手术,5例行姑息性手术,11例接受化疗,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9%。年龄>65岁、Ⅲ~Ⅳ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低于年龄≤65岁、Ⅰ~Ⅱ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数≤3个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原发部位、肿瘤标志物及根治术后有无化疗等因素对患者中位生存期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96、0.141、0.082、0.877、0.599)。结论:PSB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数目等因素可能成为临床评估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7岁。全身红斑、丘疹、斑块、鳞屑20天,双足水肿1周,起初以"银屑病"收入院。实验室检查:外周血TPPA(+);TRUST 1∶64(+);HIV(-);脑脊液TPPA(+);TRUST 1∶2(+);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无异常;血生化:白蛋白16.9g/L;尿常规:尿蛋白(3+);24h尿蛋白定量4.61g/24h。最终确诊为二期梅毒、神经梅毒、肾病综合征。予以水剂青霉素针、苄星青霉素针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