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m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 (CFAEs). Methods Twenty-two patients with drug refractory and symptomatic AF(16 paroxysmal, 6 persisten) were enrolled. Using Carto, the left atrial or biatrial replica was created during spontaneous or induced AF, and areas associated with CFAEs were identi-fi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the site with CFAEs was performed and the end points were to eliminate CFAEs or convert to sinus rhythm. Results Thirteen patients(59%)were converted to sinus rhythm, (7 cases conver-ted directly to sinus rhythm, and 6 via the intermediate atrial tachycardia(AT) or atrial flutter (AFL). The re-maining nine patients required cardioversion with D. C. shock or drug. Repeat ablation was performed in 6 pa-tients (5 AT/AFL, 1 paroxysmal AF). During(10.9 ±4.8) months follow-up, 16 patients (73%) were free of arrhythmia and symptoms. CFAEs were most commonly found along the left interatrial septum, pulmonary veins, left atrial roof. CFAEs ablation prolonged AFCL[(157 ± 18) ms vs (211 ± 32) ms, P < 0.05]. Only one patient had pericardial tamponade that required pericardiocentesis. Conclusion Radiofrequene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guided by CFA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相似文献   
2.
SVT ,includingAVRTandAVNRT ,isakindofarrhythmiaoftenseeninclinicalprac tice .Sotalol,aclassⅢanti arrhythmicdrugwithadditionalβ blockingagentproperties ,hasbeenwidelyusedtotreatvariousarrhythmia(supra ventricularandventricular)efficientlyinwesterncountries[1 9]…  相似文献   
3.
4.
第三节晕厥1概述晕厥是指突然的、短暂的、通常能自行恢复的意识丧失,常伴肌张力消失,但无神经定位体征。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社会人群中30%~50%的人曾经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的晕厥。占急诊室就诊人数的1%~6%、住院病人数的0·6%~1·0%。晕厥有两个发病高峰时期:青少年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葡激酶 (r Sak)对正常人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翔实的依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 2 0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r Sak(1、2 5、5、10、15mg) ,观察临床出血情况以及动态监测用药前后BT、BPC、APTT、PT、TT、Fg、D D、PL∶A、α2 PI∶A。结果  2 0例中 4例有轻微出血 ,以皮肤粘膜为主 ,可自行止血 ,无 1例伴内脏出血。其中 3例牙龈渗血 ,2例穿刺部位出血。 4例有D D轻微异常 ,其余以上指标皆无变化。实验显示本药为高度选择性溶栓药 ,对正常人出凝血相无改变。结论 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 ,该药是相对安全的 ,可很好耐受 ,但用于临床的最佳剂量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6.
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颌面与口腔的正常生长发育 ,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都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提高 ,要求矫治的成年人患者日益增多。近年来 ,笔者对 49例成人错牙合畸形进行正畸 ,现谈一些体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 2 0例 ,女 2 9例 ,年龄在 19~ 45岁之间 ,其中 19岁~ 38例 ,2 8岁~ 8例 ,41岁~ 3例。 49例中前牙拥挤 2 1例 ,前牙间隙 10例 ,前牙反牙合 5例 ,个别牙错位 8例 ,个别牙缺失 3例 ,上颌前突 2例 ,疗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2 0个月。2 矫治方法2 .1 前牙拥挤或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可行性,并总结术后处理体会. 方法 以低钾右旋糖酐液为肺保存液,采用顺灌结合逆灌的肺灌注方法,在非体外循环下为1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进行同种异体右肺移植术,术后采用新三联免疫抑制剂. 结果 术后移植肺再灌注损伤轻,43 h顺利脱离呼吸机;术后第6天发生1次急性排斥反应,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消退;术后移植肺感染轻,但自体左肺反复感染.术后73 d出院,肺功能改善明显,目前生存14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有效手段,术前充分的准备和细心的围术期管理,特别注重单肺移植后自体肺感染的防治,是肺移植能否成功和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肺移植围手术期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年来。肺移植已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我院自2005年4月起成功进行了2例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手术和1例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现将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护理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的发生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单中心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电风暴(ES)的发生率、发作特征和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中心123例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Es定义为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导致ICD治疗,或ICD监测到持续30s以上的VA但未发放治疗。结果在(26.9±21.3)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41(33.3%)例患者(ES组)发作139次ES(3.4±3.9)次/例,其中29(70.7%)例患者的首次发作在植入后1年内出现,Es发作呈现出6:00—10:00和14:00~17:00两个高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97,P=0.044)。本组共15(12.2%)例患者死亡,Es组死亡率较无Es组(24.4%对6.1%,P=0.003)显著增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s组累计生存概率明显低于无Es组(Log—rank检验P〈0.001)。结论Es发作表现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高峰,可导致死亡率增高,其首次发作多在ICD植入后1年内。植入ICD作为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是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