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雷贝拉唑人体内血药浓度的LC-MS/MS法,研究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单、多剂量药动学.方法:3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分别静滴低、中、高3个剂量(10,20,30 mg)雷贝拉唑钠进行单剂量药动学研究,20 mg剂量组继续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进行多剂量药动学研究.采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雷贝拉唑的浓度,用WinNonLin 6.2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健康受试者单剂量给药10,20,30 mg雷贝拉唑后,Cmax分别为(590.85±251.18)、(1 026.91±150.38)和(1 449.54±335.37)ng·ml-1;tmax分别为(0.51±0.17)、(0.48±0.15)和(0.46±0.34)h;t1/2分别为(1.62±0.55)、(1.41±0.41)和(1.65±0.91)h;AUC( 0-8)分别为(669.98±176.05)、(1 239.66±323.65)和(1 627.87±684.48)ng·ml-1·h;AUC( 0-∞)分别为(679.27±177.47)、(1 252.24±336.01)和(1 658.35±708.07)ng·ml-1·h.中剂量组10名受试者多次静滴20 mg雷贝拉唑钠后,Cmax为(1 000.54±175.60)ng·ml-1;tmax为(0.49±0.11)h;t1/2为(1.30±0.50)h;AUC(0-8)为(1 327.05±398.50)ng·ml-1·h;AUC(0-∞)为(1 335.67±403.57)ng·ml-1·h,DF为(19.29±5.25)%.结论:注射用雷贝拉唑钠在连续多次给药后,无体内蓄积现象.在10~30 mg剂量范围内雷贝拉唑的AUC(0-8)、AUC(0-∞)、Cmax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片在中国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Inspire-C18(150 mm×4.6 min,5μm,Dikma)分析柱,甲醇-水含0.2%的磷酸(59:4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0 nm,流速为1 ml·min-1;血浆样品经10%高氯酸溶液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分别单次口服吡非尼酮片200,400,600 mg,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吡非尼酮的浓度并采用WinNonLin 6.2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人血浆中吡非尼酮的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1,在0.2~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08±6.08)、(11.97±1.34)和(15.71±1.74)μg·ml-1;tmax分别为(0.63±0.13)、(0.63±0.23)和(0.58±0.19)h;t1/2分别为(2.02±0.47)、(2.15±0.50)和(2.59±0.56)h;AUC0-t分别为(14.79±3.04)、(29.54±8.50)和(47.02±5.85)μg·h·ml-1;AUC0-∞分别为(15.77±3.21)、(30.67±9.15)和(50.06±6.07)μg·h·ml-1。结论:3个剂量组(200~600 mg)中吡非尼酮在人体内的AUC0-t,AUC0-∞和Cmax均与剂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红花当归单煎共煎液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2味中药配伍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RP-HPLC,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磷酸调节pH至 3.5),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回归方程Y=22 821ρ-4 105.1,r=0.999 9,在2.5~50 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2.2%;阿魏酸回归方程Y=70 219ρ-2 573.9,r=0.999 9,在0.5~10 mg·L-1内线性相关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为3.0 %。结论 红花当归共煎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含量比各单煎液中含量高。共煎更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阿魏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单次给药后,依普利酮在健康志愿者体内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单次服用不同剂量依普利酮片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依普利酮的代谢物依普利酮酸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次口服25、50、100mg依普利酮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4.2±1.6)、(4.5±2.3)、(5.1±1.3)h;Cmax分别为(151.5±38.36)、(203.9±60.49)、(543.0±139.8)ng/ml;AUC(0-30)分别为(756.7±300.4)、(1103±363.0)、(2660±638.0)μg.h/L。结论在25~100mg给药剂量范围内,依普利酮片在体内呈现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赤芍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分析大鼠神经功能,检测脑梗死容积,组织病理变化,脑微血管密度,细胞凋亡以及PGC-1α、Nrf2、VEGF、VEGFR-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赤芍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测定人血浆中多潘立酮的浓度,研究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与多潘立酮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盐酸苯海拉明,经甲醇沉淀蛋白,采用液-质联用测定。用建立的方法测定18例男性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多潘立酮口腔崩解片)或参比制剂(多潘立酮片)后的血药浓度,求得药动学参数,并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在0.100~5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79.2%~87.8%,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单次口服1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Cmax分别为(20.5±7.6)和(15.8±6.1)ng·mL-1;tmax分别为(0.79±0.21)和(0.68±0.31)h;t1/2分别为(9.92±2.02)和(9.50±1.61)h;AUC(0-36)分别为(84.3±26.2)和(71.0±15.0)h·ng·mL-1;AUC(0-∞)分别为(89.8±28.2)和(74.6±16.4)h·ng·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3.5±10.3)%。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测得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2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鼻敏灵滴鼻液中醋酸泼尼松、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DIKMA Diamonsil(150 mm×2.1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75∶25∶1),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为室温。结果:醋酸泼尼松、马来酸氯苯那敏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醋酸泼尼松回归方程:Y=156 601 X-10 987(r=0.999 9,n=5),醋酸泼尼松在0.04~0.12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马来酸氯苯那敏回归方程:Y=231 450 X-12 830(r=0.999 9,n=5),马来酸氯苯那敏在0.04~0.12μ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8%,98.77%,精密度RSD值分别为0.23%,1.3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鼻敏灵滴鼻液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Inspire-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的磷酸溶液(59∶41,V/V),检测波长为310 nm,流速1 mL.min-1;血浆样品经10%高氯酸溶液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结果吡非尼酮在0.2~25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方法回收率98.7%~106.7%,提取回收率大于73%,日内RSD小于2.6%、日间RSD小于5.9%。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分析时间短,简便、准确,可用于临床吡非尼酮血药浓度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HPLC测定人血浆中吡非尼酮浓度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方法 分析HPLC测定吡非尼酮浓度的全过程,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和大小,量化各个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并报告扩展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人血浆中低浓度(0.511 0 mg·mL-1)、中浓度(2.038 mg·mL-1)和高浓度(19.95 mg·mL-1)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105 1,0.137 6,1.069 mg·mL-1P=95%)。结论 本方法不确定度来自标准曲线的拟合,其适用于HPLC测定人血浆吡非尼酮的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氯吡格雷酸的浓度,研究2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内标吡格列酮,经甲醇沉淀蛋白提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建立的方法测定20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求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在0.01~10m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93.5%~101.4%,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单次口服75 mg硫酸氢氯吡格雷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Cmax分别为(3.79±1.9)和(3.42±2.0)mg.mL-1;Tmax分别为(0.80±0.4)和(0.90±0.6)h;t1/2分别为(5.06±0.9)和(5.63±0.9)h;AUC0~48分别为(7.96±3.1)和(8.55±3.7)h.mg.mL-1;AUC0~∞分别为(8.28±3.2)和(9.06±3.9)h.mg.mL-1。受试制剂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20.9)%。结论:该方法灵敏,无杂质干扰。测得的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2种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