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核分枝杆菌耐吡嗪酰胺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吡嗪酰胺是治疗结核病最有效的一线药物之一.近年来,耐药结核菌引发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使得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至今吡嗪酰胺确切的作用机制及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耐药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结核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耐药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吡嗪酰胺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噬菌体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快速测定吡嗪酰胺耐药性,并探讨其在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建立的PhaB测定10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吡嗪酰胺耐药性,并与绝对浓度法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对不符合的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PhaB检测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最佳测定条件为pH值5.5、药物浓度200μg/ml、37℃作用48h。用绝对浓度法检测10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其中吡嗪酰胺敏感33株、耐药75株;用PhaB检测该10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若以噬菌斑减少95%为判断标准。则吡嗪酰胺敏感32株,耐药76株。2种方法检测均为敏感的为28株,均为耐药的为71株,符合率为91.7%;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为9株,其中5株的PhaB结果与MIC结果相符,4株的结果不符,测序结果表明9株中有7株的PhaB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如以绝对浓度法药敏结果为判断标准,PhaB检测吡嗪酰胺耐药性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3.4%,阴性预测值为87.5%,准确性为91.7%。结论 PhaB测定吡嗪酰胺耐药性简便、快速,3d即可获得药敏结果,可作为吡嗪酰胺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黄清除活性氧的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和确定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清除活性氧的作用。方法:利用多种产生和检测活性氧的化学发光体系来检测大黄清除多种活性氧的作用,并以抑制各体系发光强度50%的大黄浓度(IC50值)作指标。结果:在O2、H2O2、全血吞噬细胞、亚油酸脂质过氧化发光体系中,大黄的IC50值分别为6.0 μg/ml,95 μg/ml,7.5 mg/ml和28 μg/ml。然而,大黄对OH·无清除作用。结论:大黄能清除O2、H2O2和其它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MT对ONOO-、NO、O·-2 的影响 ,探讨MT对过氧亚硝基反应体系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多种化学发光体系在体外检测。结果 :MT对ONOO-有很好的清除效应 (IC50 =15 μg/ml) ,对O·-2 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IC50 =2 30 μg/ml) ,但对NO无清除作用 ;结论 :MT可能通过对过氧亚硝基反应体系的调控 ,参与机体对NO代谢平衡的激素水平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抑制剂LY294002(LY)和wortmannin(Wort)对米托蒽醌(mitoxantrone, MIT)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IT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LY或Wort与MIT联合作用耐药细胞株MCF-7/MIT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记录细胞生长状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活性.FCM法检测细胞内MIT的积聚.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 Rh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LY和MIT联合作用可显著增强MIT引起的MCF-7/MI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由MIT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以及细胞周期S和G2/M期阻滞,其作用机制与LY增加MIT在MCF-7/MIT细胞内的积聚有关;Wort对MIT的药效无明显增强作用.结论:LY和MIT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耐药细胞株MCF-7/MIT对MIT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11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了11种高纯度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超氧阴离子(O2^1.)的构效关系,试图找出某些规律,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法。结果 9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地清除O2^-.,其清除O2^-.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黄芩苷>泽漆新苷>槲皮素>芸香苷>金丝桃苷>山奈素>甘草查尔酮>橙皮苷>石吊兰素,而川陈和补甲-Ac无效。结论 ①A环上羟基和/或B环上羟基是清除O2^-.2的主要活性基因;②A环上具有邻位羟基和/或B环上具有邻位羟基可大大增强清除O2^-.能力;③A环上6位羟基和B环上3′、4′位羟基清除O2^-.的活性都很强;④糖苷对清除O2^-.也有贡献,其作用因糖苷种类而异;⑤酚羟基化合物往往具有清除O2^-.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藜芦醇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藜芦醇的抗肿瘤功效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但其抗肿瘤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现综述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细胞色素酶、诱导解毒酶、抑制环氧合酶、抑制蛋白激酶、拮抗雌激素受体、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等途径的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吸血期蓖麻硬蜱雌虫体内周身性莱姆病螺旋体生长动态,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银染色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饥饿及吸血期蓖麻硬蜱雌虫脑、唾液腺和卵巢组织中莱姆病螺旋体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饥饿蟀组织中螺旋体数量极为有限,吸血期蜱组织中螺旋体的密度和数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长,至开始吸血后4或5天,脑、唾液腺和卵巢组织中螺旋体的数量都已达到无法计数的程度;本研究首次对周身性莱姆病螺旋体的分裂增殖提出了假设。螺旋体在吸血期蜱唾液腺的大量检出,为莱姆病螺旋体经由蜱唾液分泌而传播给脊椎动物宿主的假设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现认为自由基反应与缺血性心肌损害关系密切。为探讨丹参、红藤、当归、黄芪等中药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有效的机制,本文采用了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用化学发光测量仪测定发光强度,以检测药物的抗自由基效果。实验结果发现上述四种药物均有抗自由基的作用,其LC50(药物抑制发光强度50%的浓度)分别为丹参酮Ⅱ_A磺酸钠1.90微克/毫升、红藤多糖0.75微克/毫升、当归水提取物62.5微克/毫升、黄芪水提取物130.0微克/毫升,提示抗自由基作用是上述四种药物防治疾病机理之一。本文报告了用化学发光检测药物抗自由基作用的具体方法,此方法简便、灵敏、价廉、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