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Ficat分期为Ⅱ、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0例,依据X线片及CT片将坏死灶分/为前区、后区、全区、中区。30例患者均选择死骨刮除及带血运骨瓣植入术治疗.其中后区8例及中区3例选择死骨刮除植骨并股方肌肌肉血管蒂大粗隆骨瓣植入术治疗。结果平均获随访3.5a,依据王岩氏疗效标准:优25例,良5例。证实CT能明确诊断、显示坏死灶部位及量化分析病变范围.为临床分区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准确选择手术入路及方法。分区手术是Ficat Ⅱ、Ⅲ期患者客观、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c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eumed前臂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桡骨干单骨折13例,尺骨干单骨折18例,前臂双骨折2例。结果30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8~16个月,平均13.4个月,29例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1例桡骨干骨折出现不愈合,后给予更换内固定后愈合。根据Anderson评分,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本组优良率,93.3%。结论..Acumed前臂髓内钉具有手术简单、微创等优点,对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CNKI、Medline、CBM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中比较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并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至少2位系统评价员做独立的文献筛查、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不同意见请第3位评价员裁决。所得数据通过RevMan5.0统计软件完成Meta分析,比较PFNA组与DH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结果共纳入了16篇文献中的1 04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HS组相比,PFN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失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但是在术后死亡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时,PFNA内固定可以明显短缩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PFNA内固定在术后死亡率方面优于DHS,对于PFNA的长期疗效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1的激活而发挥其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作用.目的:验证兔膝关节术后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0在山东潍坊医学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完成.材料:A型肉毒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8~3.2 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行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术诱导关节纤维性粘连形成.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分别穿刺注射A型肉毒毒素0.6mL(50U)、生理盐水0.6mL,注射1次,周,共3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对所有实验动物右后肢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定、大体观察、粘连程度半定量评分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屈曲挛缩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粘连发生率及半定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P<0.01)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仅有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成纤维细胞稀少,对照组有大量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堆积,伴大量成纤维细胞.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组膝关节纤维性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纤维性粘连.  相似文献   
5.
6.
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使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2006年2月,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无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出现钢缆或钉尾凸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2.4±2.3)分,膝关节ROM:(126.5±10.8)°;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94.3±2.5)分,膝关节ROM:(131.6±12.7)°。结论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操作简便有效、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老年人股骨粗降间骨折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牛率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回顾性分析11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适用于骨科的改良型POSSUM评分系统评估量表对每例患者进行生理学评分及手术严重度评分,将数据代人原始POSSUM回归公式计算出术后死亡概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据此概率计算出预测死亡人数和发生并发症人数,并与观察到的实际死亡人数和发生并发症人数进行比较.结果 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30 d内42例(35.3%)发生并发症,实际发生并发症39例(32.8%),(χ2=0.168,P=0.682);预测术后30 d内死亡11例(9.2%),实际死亡5例(4.2%)(χ2=2.412,P=0.120).结论 改良POSSUM评分系统能较好的预测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于高危患者(预测病死率>20%)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其生理学评分量表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前评估;肺部疾病是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骨折、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横断型骨折24例、含有横断型的髌骨骨折36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0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无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钢缆或钉尾突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最终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130~145°;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135~150°.结论:Cable-pin系统治疗横断型尺骨鹰嘴骨折、含有横断型的髌骨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方法异体骨复合物修复关节置换时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体骨复合物修复关节置换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5例因多种疾患施行初次髋、膝或肩关节置换术,假体受区有骨包容性缺损需植骨。将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体松质骨体外构建成复合物,即刻植入骨缺损区,然后再置入假体。结果:平均随访40个月。术后移植骨新骨替代较快,无吸收,骨缺损修复满意,假体无松动。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异体骨构建成复合物,使坏死区成骨能力增强,可作为修复关节置换时骨缺损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探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组织工程学的文献,检索词“Orthopedic surgery,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的替代与修复。②肌腱韧带的修复。③关节软骨修复。④半月板的替代修复。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6篇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23篇,11篇文献对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 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是应用成人间质细胞或胚胎干细胞,配合生物或人工基质、支架,引导细胞向特定的方向转化或再生。新近发现并被分离出的一些生长因子对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当前,组织工程学技术在矫形外科中得以广泛应用,主要用以促进骨和软骨的修复和替代。例如,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的关节软骨修复术,即收集患者自身软骨,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次植入软骨缺损处,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