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后的转归对预测宫颈CIN残留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CIN在门诊行LEEP治疗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共有122例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31例组织病理学证实为CIN,高危型HPV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52%,81.18%,28.57%,98.96%。手术后边缘阳性患者HPV感染率为37.50%,边缘阴性患者HPV感染率为2.95%。结论高危型HPV诊断宫颈CIN的阴性预测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导致PIC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PICC临床护理中存在的缺陷,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临床护理缺陷及PICC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PICC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由32.03%降至9.38%,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由38.78%降至7.8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层流病房干细胞移植各阶段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使患者得到安全、专业、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建立组织架构与职责,员工的培训考核,制定与实施移植前期、预处理期、移植期、移植后期各阶段护理工作方式,并将护士的分层使用与阶段性责任护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综合、全新的护理工作模式.收集采用该模式后的4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临床资料,与未实施该模式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建立以后,40例移植患者体温升高、口腔溃疡、肛周感染、出血性膀胱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5.00%,52.50%,5.00%,7.50%,0.00%,42.50%;未实施该模式的37例患者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83.78%,78.38%,24.32%,29.73%,10.81%,45.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9,4.299,5.862,6.385,7.469,3.862;P均<0.05).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后提高了层流病房护士的理论与操作成绩[(90.25±5.25)分比(71.20±5.15)分,(92.55±5.33)分比(80.24 ±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876,-22.437;P均<0.01),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97.29%比83.78%,95.00%比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44,4.114,;P均<0.01).结论 干细胞移植阶段性分层全责护理工作模式建立以后,护士的服务意识、移植专科知识和操作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使患者在移植期得到了规范、科学的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腔、双腔PICC及CV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根据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不同,分为单腔PICC组(A组),双腔PICC组(B组)及锁骨下双腔CVC组(C组),对比三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PICC组(A组和B组)在置管安全性、留置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上优于双腔CVC组(P<0.05);双腔CVC组局部血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PICC组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P<0.05).结论:与锁骨下CVC及单腔PICC相比,双腔PICC既能满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同时输注两路液体的需求,且有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的优点,值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后的真实体验.方法 目的 抽样法选择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归纳并提炼出主题.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后的真实体验归纳为4个主题:对早期症状的忽视;确诊后强烈的情绪反应;治疗中承受的巨大压力;获得信息的强烈愿望.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患病后会出现复杂、强烈的身心反应,护理人员应了解白血病患者的切身感受和心理需求,在治疗护理患者同时,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内涵,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方面的成效。方法:通过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程序进行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血液科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科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从19.50%降至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血液科病房患者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营养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 ,因其关系到移植后患者的预后 ,1997年Weisdorf等报道[1] ,注重营养支持的患者较一般的对照组患者的全部存活率 (Overall,survival)高[2 ] ,其结果还显示了无病生存率 (DFS)提高 ,白血病等病情的复发减少。但在移植过程中维持营养又有许多困难 ,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我科近 7年来对 10例移植患者所存在的营养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进行有效的护理 ,明显地缩短了病程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我院 1994年 8月~ 2 0 0 1年 6月共…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施专案改善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评估能力。方法通过现场访谈调查,应用专案改善的方法对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评估能力进行观察统计,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后的护理评估能力。结果改善后与改善前相比临床护理人员对一般资料、护理查体、生活状况、心理行为、阳性资料的评估能力显著提高(P <0构.05);患者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 P <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可以促进护理评估在临床的有效实施,促进医疗和护理质量持续渐进地提高,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87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为对照组(43例),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为观察组(44例).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质量高于对照组,而枸橼酸盐中毒反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降低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了采集液的数量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移植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对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患者移植期间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的效果观察, 以减轻移植患者的痛苦, 提高移植护理质量.方法 抽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80例, 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 对照组按传统的管理及护理常规进行监管, 观察组遵循PDCA循环法,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关注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 精心护理;科学反馈, 及时总结.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口腔黏膜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63.15%降至活动后的38.0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DCA循环降低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 可有效降低口腔粘膜感染的发生率, 以及减轻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 提高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节省了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