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它上面携带了大量的遗传信息。当染色体在数目或结构上发生改变,可能导致个体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使机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出现异常。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发育畸形、智力低下、反复流产、不孕症和皮肤纹理的改变等方面。本室对资料完整的708例复发性流产的夫妇进行了染色体的培养分析。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4岁以下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我省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接种管理办法,我们于1996年10月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设计好的调查方案,对我省福州和莆田两市4岁以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调查现场及流动儿童定义本次...  相似文献   
3.
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4省17县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对登记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以县为单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使用固定剂量符合剂与抗结核病组合药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37例因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中研究组10例,占研究组观察例数的2.1%,对照组27例,占对照组观察例数的5.5%。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停药率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某些不良反应的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结束时间早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累积时间少于对照组。65岁一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某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对照组体重40〈公斤患者关节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体重患者。结论 固定剂量复合剂重症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停药率低于抗结核板式组合药,减少了患者中断治疗率,对提高患者规律服药率和治愈率,降低耐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
2 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
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有
1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
2 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 儿童完成
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
2 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犘值
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
犗犚值(95%犆犐)分别为24.36 (14.46~41.05)、1.71 (1.28~2.29)和2.35 (1.68~3.30)。城区儿童完
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犗犚值分别为0.59 (0.45~0.77) 和0.36 (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
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 分别为68.09和5.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01)。结论 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关键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疫苗全程免疫;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4 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塞克硝唑的质量标准。方法:分别采用理化鉴别法、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塞克硝唑进行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残留溶剂、有关物质等进行检查;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塞克硝唑的含量。结果:塞克硝唑理化鉴别的专属性强,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别方法均可行;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未检测到残留溶剂;以Agilent C18为色谱柱,甲醇-水(20∶80,V/V)为流动相,主峰能与相邻杂质峰很好地分离;非水滴定法测得每1 ml的高氯酸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18.52mg的塞克硝唑(C7H11N3O3)。结论:本方法统一了塞克硝唑的性状、鉴别、检查与含量测定方法,可为其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顺  孙辉  丁野  郑金凤  李文莉  刘丽  李玲  席洋 《中国药师》2014,(12):2149-2151
摘 要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龙胆泻肝丸(大蜜丸)中23-乙酰泽泻醇B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62∶38),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08 nm。结果:23 乙酰泽泻醇B在19.999 5~1 999.9500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5.56%,RSD为0.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能用于控制龙胆泻肝丸(大蜜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附桂风湿膏中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GC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EC-WAX毛细管柱(30 m×0.53 mm×0.15μm);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80℃,保持5 min,10℃·min-1,升至180℃后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为180℃,检测器温度为230℃;载气为氮气,分流比为10:1,流量:7.5 mL·min-1。结果本法线性关系良好,各精密度RSD均<1.2%,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98.8%、101.6%,RSD分别为2.2%、2.9%、2.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可作为附桂风湿膏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有1 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2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儿童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2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OR值(95%CI)分别为24.36(14.46~41.05)、1.71(1.28~2.29)和2.35(1.68~3.30)。城区儿童完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OR值分别为0.59(0.45~0.77)和0.36(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分别为68.09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调查福建省1962-2005 年不同流行时期、不同流行血清型的O1 群埃尔托型霍乱弧菌
(EVC)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探讨霍乱弧菌(VC)不同毒力基因特征与霍乱流行能力的关系。方法 运用
PCR 扩增技术,检测1962-2005 年69 株(稻叶21、小川48) 霍乱患者分离株的犮狋狓犃基因, 同时进行
犮狋狓犅、狋犮狆犃、狉狊狋犚、犺犾狔犃毒力因子的古典型(犆犾)和埃尔托型(犈犾)基因亚型的扩增;结合流行病学资料
分析不同毒力特征菌株的流行能力。结果 69株O1群霍乱弧菌犮狋狓犃基因阳性62株,犮狋狓犃基因阴性的菌
株均不同程度地携带有其他各相关毒力基因;各毒力因子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的阳检率分别为犮狋狓犅60.9%
(42株)和72.5% (50株),狉狊狋犚37.7% (26株)和72.5% (50株),狋犮狆犃4.35% (3株)和69.57% (48
株),犺犾狔犃65.22% (45株)和79.71% (55株)。犮狋狓犅 犆犾、狉狊狋犚 犆犾基因以及菌株同时携带狉狊狋犚 犆犾和狉狊狋犚
犈犾基因的阳性率在稻叶型(阳性率分别为38.1% 、0 和0) 和小川型(阳性率分别为70.8% 、54.2% 和
35.4% )菌株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均<0.05)。犮狋狓犅 犈犾、狉狊狋犚 犆犾、狉狊狋犚 犈犾基因的阳性率在1962-
1964年、1978 年、1994-2000 年的小川型3 个不同流行时期(阳性率分别为犮狋狓犅 犈犾:100.0% 、
100.0% 、44.8% ;狉狊狋犚 犆犾:0、0、89.7% ;狉狊狋犚 犈犾:100.0% 、87.5% 、58.6% )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犘均<0.05)。犮狋狓犅 犆犾、犮狋狓犅 犈犾、狉狊狋犚 犈犾基因的阳性率在1980-1986 年、2005 年稻叶型两个不同流行
时期(阳性率分别为犮狋狓犅 犆犾:13.3% 、100.0% ;犮狋狓犅 犈犾:100.0% 、66.7% ;狉狊狋犚 犈犾:93.3% 、50.0% )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均<0.05)。结论 福建省1962-2005年O1群霍乱菌株不同程度地携带有相关的
毒力因子;各毒力因子埃尔托型基因片段的检出率均要高于古典型,以狉狊狋犚和狋犮狆犃基因的差异最明显;
相对于稻叶血清型,小川血清型更容易整合古典型的犮狋狓犅和狉狊狋犚基因片段;犮狋狓犅和狉狊狋犚基因的类型和不
同血清型霍乱菌株的流行能力有相关性。
关键词:霍乱弧菌;毒力基因;PCR;等位基因
中图分类号:R1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1 0041 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福建省6个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的病例资料,评价其实际发病情况。方法对报告的急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进行实验室复核。结果 2013年共报告乙肝4 086例,初始报告急性乙肝692例(16.9%)、慢性乙肝3 373例(82.7%)、未分类21例(0.5%)。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抗-HBc-IgM 1∶1000检测排除,审核订正后报告急性乙肝269例(6.6%),慢性乙肝3 796例(92.9%),订正后急性乙肝病例占比下降;乙肝发病性别比2.1∶1。抗HBc-IgM估算的急性乙肝发病率明显低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发病率。结论应提高医务人员对乙肝诊断标准的认识,及时利用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乙肝分类诊断,客观评价福建省乙肝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