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既往健康。20年吸烟史,每日吸烟30~40支。母亲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因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视物转动、呕吐5h,于2005-07-10急诊入院。心电监测示交界性心律,Ⅰ、Ⅱ、Ⅲ,aVF,V4~9导联ST段J点上抬0.1mV,T波正向。心率平均46/min,最慢26/min。静推阿托品0.5mg,5min后心率升至110/min,血压由123/86mmHg升至170/94mmHg,15min后心率降至90/mim,血压120/80mmHg。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脑出血不同死亡时间的死因,对341例脑出血死亡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天内死亡者98.2%死于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168/171),仅个别病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心脏病变和其它原因;4~7天死亡者中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仍居首位(68/79,86.1%),肺内感染居第二位(4/79,5.1%);8~14天死亡者中,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所占比例降低(36/55,65.5%),肺内感染比例增加(9/55,16.4%);15~21天死亡者中肺内感染上升至第一位(9/23,39.I%),消化道出血居第二位(5/23,21.7%),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退居第三位(4/23,17.4%),多器官功能衰竭居第四位(3/23,13.0%);≥22天无死于脑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者,消化道出血上升至死因的第一位(5/13,38.5%),肺内感染居第二位(4/13,30.8%),多器官功能衰竭居第三位(3/13,23.1%)。结论:脑出血后在不同的时间死因有所不同,临床抢救治疗时应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晕患者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541例头晕患者进行血压检测,按头晕性质及年龄的不同进行分析。结果非旋转性头晕患者22.9%(280/1224)血压增高,而旋转性头晕患者11.0%(35/317)血压增高,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非旋转性头晕患者血压增高发生率隨年龄增长而增高;中青年组10.9%,老年前期组25.0%,老年组29.8%(P<0.01)。结论对45岁及以上的头晕患者,尤其是非旋转性头晕患者,要重视血压检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头晕与血压的关系,对1541例头晕患者进行血压检测,并按头晕性质及年龄的不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旋转性头晕患者22.2%(280/1262)血压增高,而旋转性头晕患者12.5%(35/279)血压增高,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O.01)。非旋转性头晕患者血压增高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中青年组10.9%,老年前期组25.O%,老年组29.8%(P<O.01)。结论:对头晕患者,尤其是非旋转性头晕患者要进行血压检测,对45岁及以上患者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CT观察局麻药在臂丛鞘内的分布与扩散状况,评价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非异感组(NPAR组)、神经刺激组(PNS组)二组,每组35例,评估感觉和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每组随机10例行CT检查,扫描范围自C3至T3平面,并行注药侧的冠、矢状面CT重组,测量臂丛三干周围局麻药的扩散范围。结果:局麻药局限性分布于臂丛鞘内,肌间沟水平为完整的鞘样结构,其以下有明显的分隔,局麻药的分布范围在臂丛上干、中干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下干PNS组高于NPAR组(P<0.05);二组患者中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评分和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评分NPAR组明显高于PNS组(P<0.05)。结论:臂丛鞘是一多腔结构,局麻药注射的位置和深度直接影响阻滞效果,偏向尺侧的手术采用PNS定位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嵌塞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支气管镜确诊的18例支气管黏液嵌塞的CT表现。结果 CT显示支气管黏液嵌塞呈指套状11例(61.1%)、短管状3例(16.7%)、葡萄状4例(22.2%)。MPR显示指套状11例,10例增强扫描黏液栓均无强化,7例病灶周边见肺动脉及其分支伴行。结论 "指套征"为支气管黏液嵌塞的较特征性CT表现,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背部浅筋膜炎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60例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结果:腰背部浅筋膜炎的MRI表现为60例患者腰背部浅筋膜层中均可见到条状或条片状异常信号影,T1 WI表现为低信号,T2 WI呈高或稍高信号,短时反转恢复序列( STIR)呈明显高信号,边界较清楚。29例伴腰(骶)部其他病变,31例为单纯性病变。结论:腰背部浅筋膜炎是造成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MRI是该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鞍上池血肿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鞍上池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31例首次头颅CT所见符合典型鞍上池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30例(96.8%),呕吐22例(71.0%),—过性意识障碍3例(9.7%),昏迷2例(6.5%),脑膜刺激征阳性26例(83.9%),有局灶神经障碍3例(9.7%),28例(90.3%)全脑血管造影为阴性,病程中无内科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鞍上池血肿患者临床表现如一般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和体征,与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区别,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少,预后良好,恢复期短,全脑血管造影绝大部分阴性。此型病例大多数适合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a SAH首次头部CT所见以明显的脑内血肿,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12例(85 .7% ) ,呕吐8例(5 7.1% ) ,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14 .3% ) ,昏迷6例(42 .9% ) ,抽搐2例(14 .3% ) ,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78.6 % ) ,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0例(71.4 % )。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或/和手术、尸解证实颅内动脉瘤。12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2例死于脑疝。结论 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这与额、颞叶脑实质受损,功能障碍相关。早期头部CT扫描主要表现为半球间裂、脑岛池部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伴发明显的额、颞叶血肿。一经DSA明确动脉瘤,只要病情许可,最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