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湿度风速对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2 0 0 3年收治的太原地区2 6 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率与构成比描述性分析季湿度风速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用特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周湿度风速对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的影响。结果:1999年~2 0 0 3年春、夏、秋、冬四季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率分别为13.4 %、2 4 .5 %、31.1%、32 .0 % ,季湿度、季风速与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间有部分关系;周湿度、周风速对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关系不大。结论:季湿度和风速与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有部分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治疗过程中如果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氧供应,该区脑组织的神经细胞是可以存活并恢复功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高压氧下可能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区的血氧供应,避免该区脑组织的损伤.本文对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高压氧综合疗法,同时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太原地区气温、气压对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的影响。方法 :将 1999年~ 2 0 0 3年 5 a间收治的太原地区 2 6 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率与构成比描述性分析季气温、季气压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 ,用特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周气温、周气压对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的影响。结果 :1999年~ 2 0 0 3年春、夏、秋、冬四季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病重加重率分别为 13.4 %、2 4 .5 %、31.1%、32 .0 % ,季温度对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的影响关系不大 ;季气压与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相关且在适宜的气压值下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率最低 ;周气温、周气压和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间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加重与气压有关系 ,与周温度有关系 ,与季温度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5.
<正>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是指由骨骼、骨间隔、深筋膜和肌间隔组成的间隔区内压力增加,进而影响该区内的血液循环,导致间隔区内肌肉坏死、血管闭塞和神经麻痹,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创伤骨科领域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并延误诊治将造成缺血性肌挛缩,并迅速发展为肢体坏死或坏疽而危及生命等灾难性后果。如果发病时间在12 h以内护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告知主管医生通过手术治疗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酒精性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诱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心源性猝死,40~5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10:1;45.45%为冠心病患者。结论过量饮酒为心源性猝死诱发因素之一,戒酒可减少酒精性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病因,以预防和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对42例心源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地点等项内容临床分析.结果:心源性猝死患者,50岁~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67∶1.其中57.14%为冠心病患者,33.33%患者有情绪不稳,71.4%患者猝死院外.结论:及早和长期干预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减少冠心病发生,避免诱发因素,有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机制,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收集10例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对其心功能状况、猝死前主要疾病及病程、诱发因素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心功能不全,7例Ⅳ级,3例Ⅲ级,心功能越差越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68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加用中药熏蒸法.良好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时间服用非洛地平的降压效应。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6年1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在6:00~7:00或18:00~19:00服用非洛地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清晨及夜间服用非洛地平均能有效降低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血压;反映血压起伏变化的血压变异率和血压负荷,用药后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清晨及夜间服用非洛地平均能有效降低清晨时段5:00~9:00血压。结论:清晨或夜间服用非洛地平均有效控制24h血压,时间不影响非洛地平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