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诊断老年糖尿病(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及其与胰淀素、褪黑素的关系。方法收集初诊DM患者60例,其中老年DM组27例,成年DM组33例,对照组30例。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空腹血清胰淀素、褪黑素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脂、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老年DM组与成年DM组比较HOMA-β明显降低〔(58.20±24.89)vs(81.20±40.80),P0.01〕,而OGTT2h血糖、胰岛素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升高(P均0.05)。(2)与对照组相比,老年DM组血清胰淀素水平显著增高〔(21.57±15.88)vs(17.82±12.15)ng/L,P0.01〕;而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6.56±1.32)vs(7.65±1.39)pg/ml,P0.01〕。(3)老年糖尿病组HOMA-β与褪黑素呈正相关(r=0.403,P=0.016),与胰淀素(r=-0.461,P=0.003)、HOMA-IR(r=-0.238,P=0.009)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TG),WHR则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诊断的老年DM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分泌缺陷,胰淀素的增高和褪黑素的降低可能与老年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整体化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现代医学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心因性病因,由于老年人本身和一些疾病反复发作的特点,老年患者反映出了下列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任伶  赵树娥 《山东医药》2009,49(9):99-100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强化血糖控制是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基础。动态血糖监测可显示全天血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个体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2007年10月~2008年9月,我们对糖尿病患者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控制血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疾病,起病急,肝脏广泛受损,此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加药物治疗。对患者而言,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部分老年患者因全身状况差而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我院采用超声导引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从2003年-2008年共完成9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糖尿病足 (diabeticfoot ,DF)是糖尿病血管合并症之一 ,是由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及合并感染的总称[1] ,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并降低生活质量。通过临床观察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银杏达莫及二者联合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 1 0 0例 ,分为丁咯地尔治疗组 (A组 ,32例 )、银杏达莫治疗组 (B组 ,2 3例 )、丁咯地尔和银杏达莫联合治疗组 (C组 ,45例 ) ,在血糖、血压控制稳定后 ,分别给予盐酸丁咯地尔 2 0 0 mg、银杏达莫注射液 2 0 ml及二药共同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1 5 d为一疗程 ,共用两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踝 /肱动脉压比值和下肢多普勒超声。结果 三组治疗后病人的下肢凉感、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以 C组最高 ,有效率分别达 88.9%、83.3%、76.7% ,显著高于 B组 (P<0 .0 5或 0 .0 0 5) ,但与 A组无显著差别 ;三组治疗后 ,患者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下降 (P<0 .0 5或 0 .0 1 ) ,C组下降最明显 ,但与 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三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 /肱动脉压比值均有升高 ,但 B组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耐受性好。结论 丁咯地尔及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 ,同时对伴发的心脑血管病也有良好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是防治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需进行麻醉的老年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总结麻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80例患者中Ⅰ级麻醉效果的有57例(71.25%),Ⅱ级麻醉效果的有19例(23.75%),Ⅲ级麻醉效果的有4例(5.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0%。结论:由于老年病人自身病情的复杂性,麻醉风险较高,因此做好麻醉前的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可以破坏或消灭肿瘤细胞,同时也可损伤正常的组织与细胞,引起各种急性、慢性副作用.急性副作用在治疗后不久随即出现,并且在治疗停止后几周内完全消失,慢性副作用可能需要几月或几年才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做好放疗期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控制血糖,保持心理平衡,提高放疗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59~72岁,平均年龄67岁。肺癌13例,骨转移瘤4例,乳腺癌2例,肝癌1例,肾癌1例。2结果经放射治疗好转出院20例,死亡1例。其中临床表现症状为继发各种感染1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常规组各29例,监测组应用动态血糖仪连续测定72 h血糖,常规组应用微量血糖仪常规测定血糖3 d。根据2组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经过平均(13.3-18.2)d的住院治疗,与入院时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效,但监测组优于常规组;出院时监测组血糖值和糖化血清蛋白明显低于常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糖尿病知识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精确的调理患者的用药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们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干预组为86例我院住院T2DM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