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颗粒细胞瘤(granulose cell tumor GCT),属于性索间质肿瘤,呈低度恶行,预后良好,但是晚期容易复发。GCT病因不明,目前研究集中于基因甲基化、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等方面。以22号染色单体和14号染色三体的异常为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GCT有晚期复发的特点,因此,应特别强调足够的化疗疗程及各期患者的终身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产后出血患者中,宫缩乏力64.42%;胎盘因素27.88%;软产道损伤6.73%;凝血功能障碍0.96%。主要高危因素为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双胎,巨大儿,有生育史产妇,以及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者。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  相似文献   
3.
20岁以下未婚女性分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岁以下未婚女性分娩的危害。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2月间未婚分娩的30例产妇与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在妊高症、产后出血、早产、急产和胎儿生长受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产及早产P〈0.01,胎儿生长受限P〈0.5,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妊高征及产后出血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婚分娩在临床上不仅可以引起早产及急产的多发,而且会造成胎儿的生长受限。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产科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和讨论.世界卫生组织认同的剖宫产率为15%,我国医学界认为应该控制在20%~25%,而目前大多数医院报道大约在40%~60%.通过对我院近4年2 494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以及对孕产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按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血症组和非低蛋白血症组。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77%,其发病时间、终止孕龄均明显早于非低蛋白血症组(P〈0.05);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子痫、肝肾损害、心功能不全、胎盘早剥、HELLP综合症等明显高于非低蛋白血症组。两组存活胎儿体重比较,低蛋白血症组明显低于非低蛋白血症组,且血浆白蛋白值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性。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者,是重度子痫前期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并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糖尿病(GDM)不仅会增加围产期母婴的患病率,而且使孕妇产后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国内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认识的提高,GDM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目前,天津市塘沽区筛查及诊治工作仍不完善,医务人员对GDM认识不足.为此,我院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联合于2006年6月~2007年12月开展塘沽地区GDM筛查及诊治工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赵振苓 《海南医学》2009,20(2):100-103
压力性尿失禁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患者表现为腹压突然增加时发生不由自主的漏尿,体征就是立即可以看到尿道内有尿液漏出,条件是指在膀胱内压超过最大尿道压时出现不自主漏尿,而且逼尿肌并无收缩。临床上可以分为4度,通过压力性试验;指压试验又称膀胱颈抬举试验;护垫实验;棉签试验残余尿以及尿常规检查和尿动力学检查帮助诊断。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包括:盆底锻炼,盆底电刺激,膀胱训练以及仅一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和雌激素类药物治疗。手术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盆底解剖结构,增加膀胱颈及尿道的控尿能力,抵抗尿失禁的发生。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三种: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悬吊带术。目前尿失禁症状学和诊断治疗学强调和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时候也要本着人文思想以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和子宫腺肌病(AM)合并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OEMs异位内膜、AM异位内膜血管形成特征。方法:以OEMs和AM合并存在的38例EMs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化双染法定位血管内皮细胞及周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周细胞覆盖指数(MPI)。结果:(1)OEMs异位内膜的VEGF在全周期高表达,AM及在位内膜的VEGF在分泌期高表达。(2)AM的MVD高于正常内膜、同体在位内膜及OEMs异位内膜(均P<0.01);OEMs的MVD稍高于在位内膜(P<0.05)。(3)EMs患者异位内膜表层及基底层的MPI低于正常内膜,以AM最为突出(均P<0.01)。(4)VEGF与MVD、MPI无明显相关性,而MVD与MPI呈负相关。结论:(1)血管形成机制在AM发病中占极重要地位。(2)在位内膜异常是EMs病变形成的基础。(3)AM幼稚微血管生成更活跃。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环氧合酶(COX)-2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A组)、54例非典型增生(AHE组)及8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1及COX-2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EA组IGF-1和COX-2阳性表达率(70.0%、78.7%)高于NE组(45.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A组IGF-1阳性表达在不同子宫肌层浸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GF-1和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s=0.183,P<0.05)。结论 IGF-1和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同时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预测其分化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区妇女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病变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妇女常规行阴道检查,评价宫颈性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采用TBS分级诊断,出现TCT结果阳性,包括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非典型腺细胞-意义不明(AGC)、鳞癌(SCC)、腺癌(AC)以及TCT阴性自愿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定点活检送病理。结果:2008年8月~2010年8月间,本区4家医院共筛查妇女4 28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检出率11.23%(481/4 282),其中CINⅠ占7.45%(319/4 282),CINⅡ占2.64%(113/4 282),CINⅢ占1.14%(49/4 282),CIN在23~42岁检出率最高;宫颈癌检出率0.96%(41/4 282),宫颈癌好发于35~50岁。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利于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早期诊治宫颈病变,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