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35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共3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7例同时行上、下泪小管吻合术;B组:8例仅行下泪小管吻合术。结果A组27例较少发生内眦角变形、睑外翻,上下泪点复位良好。结论为求上、下泪小管断裂术后能达到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同时行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Urrets-Zavali综合征为一种内眼手术后瞳孔强直的综合征.现将我院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我科于1983~1985年对泪道阻塞所致的流泪病人曾用泪道扩张术及泪道穿线术等治疗,收到一定的疗效。但对泪道阻塞较广泛者,愈后仍不理想,故又进一步用硬膜外麻醉塑料管置入泪道治疗泪道阻塞,此管为具有弹性硬韧的塑料管,直径0.8~1.2mm,管壁光滑可直接置于泪道内。术后形成通道较为宽敞,不易阻塞,我们认为效果满意。本治疗方法简便,术后无须特殊护理,故住院或门诊治疗均可。除急性泪囊炎及严重鼻病者禁用外,凡由泪道阻塞所致的流泪均可采用本术式治疗。手术方法简单,一般眼科医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晶状体摘除对房角关闭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39例(45眼),术前房角粘连关闭合并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根据术前相同解剖的房角关闭不同发展阶段分为三组,三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眼压、房角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组术前平均眼压(21.28±6.23)mmHg,术后房角开放,未见明显房角周边前粘连,术后平均眼压(19.0±2.83)mmHg。B组术前平均眼压(21.22±7.52)mmHg,术后房角粘连关闭<180°,术后平均眼压(16.0±3.80)mmHg。C组术前平均眼压(41.27±11.82)mmHg,术后房角开放>180°,术后平均眼压(16.96±5.32)mmHg。术后1个月眼压及房角变化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1)相同解剖状态的房角关闭不同发展阶段通过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房角明显开放。(2)解剖的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通过晶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可改善,疗效与解剖特点有关,与术前眼压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溃疡药物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真菌性角膜溃疡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8例68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局部、全身药物治疗等方法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非手术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结果 6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治愈25只眼,好转19只眼,无效24只眼,复发2只眼.结论 非手术治疗方法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广谱抗真菌药物多烯类与三唑类药物局部及全身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尤其对溃疡面积小、浸润浅者效果好,复发率低.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眼同时同供体角膜移植术及双眼不同供体先后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0例双眼角膜移植病例的术式选择、手术时间、移植片大小、角膜植片透明率、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双眼同时同供体手术组较双眼不同供体先后手术组角膜植片透明率高、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低、排斥反应治愈率高。结论双眼同时同供体手术组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纤维蛋白为基质网架、角膜缘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为角膜上皮移植提供新的移植材料。方法:将20 g•L-1的纤维蛋白原溶液和含有10 U•mL-1凝血酶的催化剂溶液混合构成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检测支架材料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取2 mm×2 mm角膜缘组织,胰蛋白酶消化后移至纤维蛋白胶上培养,观察角膜上皮干细胞的生长情况,2周后进行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纤维蛋白基质网架柔软有伸拉性,孔径70~108 μm,平均三维空孔率为70.4%;扫描电镜下呈多层次网络状;接种36 h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7 d后细胞几乎铺满整个培养板孔底,14 d左右细胞与纤维蛋白胶体形成复合植片。透射电镜下观察仍维持上皮细胞特有的超微结构特征。抗细胞角蛋白K3单克隆抗体AE5和抗p63的单克隆抗体4A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 结论:纤维蛋白可作为角膜上皮干细胞移植的良好支架材料,可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提供新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作及人工晶体植入同期手术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5例角白斑并发白内障者,于角膜移植同一植孔开放式摘除白内障并植入后房人工晶体。结果:角膜移植片4例透明,1例半透明。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83年以来共做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171眼,现将其中无晶体眼及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除联合手术的28眼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8眼中男性25眼,女性3眼;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平均34.7岁。随访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5年半,平均21个月。二、角膜病因及病情角膜软化致角膜白斑6眼,炎症致角膜白斑7眼,机械损伤角膜穿孔致角膜白斑13眼,病毒性角膜炎1眼,角膜脓疡穿孔虹膜晶体玻璃体脱出1眼。  相似文献   
10.
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实践是向临床医师过渡的重要关键环节。本研究在分析影响本科生临床实习特点基础上,探索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实行临床实习导师制,在不同学科临床教学基地,使理论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以满足理论对临床实践的要求,解决目前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形式,完成临床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的计划,提高本科生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