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世纪90年代初克隆和发现的凝血酶受体(PAR-1)为研制抗血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靶点,引起学术界和制药业的广泛关注。由于凝血酶受体的特殊活化机制,其自身相连的活化氮端与活化中心近在咫尺,只有结合力很高的小分子化合物才能有效地拮抗凝血酶受体。因此,多年来,只有少数化合物被发现具有较好的凝血酶受体拮抗活性,其中vorapaxar和atopaxar进入了临床试验。vorapaxar在Ⅲ期临床试验发现有显著疗效,但也有出血不良反应,尤其不适用于有中风史的患者。最近,vorapaxar与PAR-1结合的晶体结构已经发表。这些结果为设计和研制新一代凝血酶受体拮抗剂指出了优化的方向,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结构信息。本文从药物化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凝血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和现状,重点描述vorapaxar、atopaxar以及相关化合物和最新发表的PAR-1拮抗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PDD)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PD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名经过Meta分析的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 1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降低PD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加权均数差(WMD)=-3.38,95%置信区间(CI)为-4.79~-1.98,P<0.000 01]、综合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WMD=-6.67,95%CI为-7.50~-5.84,P<0.000 01)、UPDRS Ⅱ评分(WMD=-2.19,95%CI为-2.61~-1.78,P<0.000 01)、UPDRS Ⅲ评分(WMD=-3.32,95%CI为-3.99~-2.65,P<0.000 01),提高总有效率(RR=1.25,95%CI为1.17~1.33,P<0.000 01)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WMD=2.47,95%CI为1.03~3.91,P=0.000 8)。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针刺治疗PDD比较对照组在改善抑郁症状、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应用血CK或其同工酶(CK MM)筛查新生儿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研究较少,其准确性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血CK或CK MM筛查新生儿DMD的准确性。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起始时间均为1975年1月1日,Medline(PubMed)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1 月5日,其他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5日。纳入以血CK或CK MM筛查新生儿DMD的诊断准确性研究。采用QUADAS 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及临床适用性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应用Stata 15.0和Meta 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AUC和Q指数值。 主要结局指标: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CK筛查DMD纳入11篇文献,共1 351 953例新生儿;敏感度97%(95%CI:88%~99%),特异度100%(95%CI:100%~100%),PLR 1 131(95%CI:370~3 455),NLR 0.01(95%CI:0.00~0.19),DOR 16 476 (95%CI:4 115~65 963),AUC为0.995 4,Q指数为0.974 0;Deeks检验P=0.12,发表偏倚的可能较小。CK MM筛查DMD纳入5篇文献,共156 547例新生儿;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95%CI:100%~100%),PLR 3 925(95%CI: 3 925~3 925),NLR 0.00(95%CI:0.00~0.00),DOR 23 094 (95%CI:5 773~92 384);AUC为0.925 2,Q指数为0.859 4。 结论:应用血CK或CK MM筛查新生儿DMD的准确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DMD。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针灸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症状,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学者们根据PD发病的不同病因病机特点和现代医学对大脑的认识,与针灸理论相结合,总结出多种针灸治则和选穴处方,如颤三针疗法、岐黄针疗法、三焦针法等。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临床研究较少,其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 目的:系统评价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DMD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Eteplirsen、Drisapersen、Suvodirsen和SRP-5051治疗DMD的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21日。按照 Cochrane 手册推荐的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主要结局指标:治疗24周时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评分。 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322例DMD患儿,Eteplirsen 1篇,Drisapersen 4篇。文献偏倚风险评价:关于Drisapersen文献均采用中央随机化系统, 关于Eteplirsen文献未说明随机化方法以及是否实施分配隐藏,选择偏倚风险高;除1篇文献未对结局评估者施盲外,其余文献均对研究对象、研究实施者和研究评估者施盲,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风险低;5篇RCT均为注册研究,均无数据缺失,故失访偏倚和报告偏倚风险低。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4周时6MWT距离平均变化值(MD=-9.16,95%CI:-21.94~3.62,P=0.16)和NSAA评分(MD=1.20,95%CI:-2.35~4.75,P=0.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Drisapersen组肾毒性(29.0% vs 16.0%,RR=2.2,95%CI:1.2~4.0,P=0.01)和局部不良反应(52.4% vs 12.0%,RR=7.4,95%CI:3.4~15.7,P<0.001)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51号外显子跳读药物治疗24周时的疗效不确定,并可能出现肾毒性、局部不良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采用通阳柔筋法针刺联合挛三针治疗阳虚型帕金森肌强直患者5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8例均为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专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48~79(63±8)岁;病程3~8(4.7±0.4)年;平均左旋多巴等效剂量(800.70±1.25)mg。均符合《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1]中帕金森肌强直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便秘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50%以上的PD患者会出现便秘症状[1],其常早于PD运动症状出现并伴随PD全程[2],严重影响PD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导气同精针法治疗PD便秘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0例患者均来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其中男23例,  相似文献   
8.
介绍针刺分期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疲劳的体会。帕金森病相关疲劳的病机以本虚为主,起于肝肾阴虚,进一步累及心脾,且阴损及阳,久而耗伤阳气。根据帕金森病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分期治疗帕金森病相关疲劳,灵活变换针刺治疗方案。早期以肝风内动为主,宜平肝理脾,以颤三针(四神针、四关、风池穴)加减;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宜调神健脾,以调神针法穴组加减(如四神针、神庭、印堂、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等);晚期以肾阳亏虚为主,宜通督补阳,以督脉经穴加减。同时兼顾湿、痰、瘀等病理因素,在补虚的基础上进行辨证配穴以通行化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