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髋关节脱位、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前术后患者Harris评分、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2例,其中SBP组48例,非SBP组54例。结果并发SBP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肝功能Child-Puph分级均比未并发SBP的患者差(P〈0.05)。SBP组临床治愈27例(56.25%),好转13例(27.08%),死亡8例(16.67%);非SBP组临床治愈35例(64.81%),好转16例(29.03%),死亡3例(5.56%)。结论SBP患者肝功能状态差,但治疗后近期疗效尚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病毒及抗纤维化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苦参碱治疗前后抽取外周血,进行免疫细胞[(CD3+、CD4+、CD8+ 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检测,同时对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苦参碱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CD4+/CD8+比值[治疗前(1.32±0.51),治疗后(1.57±0.32)]及IFN-γ[治疗前(9.74±8.17)μg/L,治疗后(20.16±18.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抗纤维化的双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及细胞因子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膜炎(SBP)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115例,存活组60例,死亡组55例。统计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肝硬化其他并发症、肝脏生化、腹水检查结果等18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休克、外周血白细胞数、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清尿素氮、腹水白细胞数等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年龄越大、感染越重、合并肝硬化其他并发症、肝脏储备功能越差者,预后越不良。早期判断、预防、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肾移植患者的整体存活率明显提高。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患者术后主要死亡原因,其中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0%。笔者2010年1-11月对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作适当的临床分析,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迄今为止缺乏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我国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重型肝炎患者84例,分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年龄、性别、并发症、肝脏生化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消化道、并发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总胆固醇(TC)、血清钠(Na)、PTA、TB、TC、Na、BS、AFP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结论明确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诊断,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呈世界分布,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3%,约1.7亿~2亿人感染HCV[1].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 800万人感染HCV[2].目前,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多应用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取得良好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FHB)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CFHB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体、患者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总结。结果感染组50例,感染率为41.67%,共感染83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胆道、腹膜感染40例次,占48.19%,呼吸道感染21例次,占25.30%;泌尿道感染15例次,占18.07%;败血症7例次,占8.44%。共行细菌培养60次,仅发现40次阳性,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组中患者的平均年龄、血清白蛋白(A)、空腹血糖(BS)、血清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浆总胆固醇(TC)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CFHB合并感染的患病率高,尤其是高龄、严重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CHE、低TC血症及明显PT延长患者,更易并发胆道、腹膜、呼吸道、泌尿道、败血症感染,应积极防治,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