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氢化可的松发酵过程中用比色法控制发酵过程和终点改为旋光法控制,使测定过程的控制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从脾论治脾相关疾病的治疗效用及方药配伍规律。方法:以现代临床文献为线索,收集脾相关疾病中从脾论治的方药,根据方解,将效用与药物分类,分析效用及药物配伍特点。结果:①从脾论治的效用中,应用最多的效用为补气(288次)。②补气效用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白术(160次);健脾化湿效用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茯苓(148次);行脾胃气效用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陈皮(80次);补血效用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当归(100次);温脾胃效用中,应用最多的药物为附子(52次)。③关联规则结果以置信度阐述,升提中气与补气(100%)、补血与补气(96.88%)常同时应用。④在各类效用的相关方剂中,茯苓与白术(85.71%)、猪苓与茯苓(87.50%)、柴胡与香附(83.33%)、黄芪与当归(100%)、高良姜与附子(100%)等,常同时配伍应用。结论:①效用以补气为首;②白术、茯苓、陈皮、当归、附子分别为各类效用中的首选药物;③效用以气血同治,升补并用为特点;④茯苓与白术、猪苓与茯苓、柴胡与香附、黄芪与当归、高良姜与附子等,分别为各类效用中的常用药对。  相似文献   
3.
中医术语学概论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创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医术语的概述、中医术语化和标准化、中医术语标准编写的一般程序、中医术语标准的编写,这门课程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起到导航作用。作者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并基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思想对中医术语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主要从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改革内容、课程特色与创新4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与阐述,以期配合国家与学校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中医术语学概论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对提升中医术语学人才的综合素养、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复方黄杞颗粒联合基础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方法:采用随机字表法将248例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患者分为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3例;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杞颗粒联合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为安慰剂联合基础西药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中医症状总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中医症状主症积分、中医症状次证积分以及各主症得分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差异,评价其对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20%,对照组为38.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12周,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总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胞睑下垂、咀嚼与吞咽困难的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胞睑下垂、咀嚼与吞咽困难、乏力、言语蹇涩的症状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杞颗粒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亏虚证有效,可以首先显著改善胞睑下垂、咀嚼与吞咽困难的症状,继而显著改善乏力、言语蹇涩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通过临床调查法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方法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形成气虚证中医疗效评价初始量表。通过临床调查法,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频数统计法、离散趋势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及克朗巴赫系数法)和专家共识法,从可行性、敏感性、代表性、独立性及内在一致性方面对初始量表中的条目进行筛选。结果 60例受试者完成量表填写,气虚证患者组50例,健康人群组10例。经过上述统计学方法分析,条目2"疲倦而不想吃饭"与条目8"精神头儿不够而无法完成喜欢的事"在2个因子的载荷系数相似。条目7"精神头儿不够而懒得说话"与量表不具有相关性,条目拟删除。条目7与条目9"精神头儿不够而想睡觉"降低总表内部一致性,拟删除。对于统计结果出现问题的条目,经专家组讨论,条目均属原维度,无条目删除,所有条目均予以保留。确立包含乏力、神疲和气短3个维度,10个条目的终选量表。结论 通过多种统计学方法及专家共识法,筛选出了可行性、敏感性、代表性、独立性、内在一致性均较好的条目,形成终选量表。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医英语是否有开课的必要、其课程应如何设置的问题,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160名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医英语与大学英语课程和中医类课程的关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及能力培养等方面阐明了中医英语开课的必要性;明确了学生期望的课程类型、学时设置、开设年级和选用教材等课程设置方式。为纳入学生意愿的高校中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和血通脉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将383例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1例和对照组19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和血通脉颗粒,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心绞痛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8.01%,对照组为55.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各积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不同性别患者各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男性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积分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同年龄段患者治疗后各积分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老年各积分分值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各积分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积分下降值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度患者治疗后,两组各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轻、中度患者治疗组的各积分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血通脉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有效,这种疗效无性别和年龄差异,但可能对病情轻、中度患者的疗效优于重度患者。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缺乏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且对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判别缺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的系统研究。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大样本横断面调查法建立基于数学模型的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判别函数式,明确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相关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择国内12所医院作为分中心,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采集不同地区人群的数据资料。样本数为1788,经过严格质量控制数据录入。用统计学方法选取变量,用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方法建模,从而得到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判别方程极其主要特征。结果与讨论:29个理化指标经过因子分析得出13个公因子。建立的Logistic回归及判别模型是对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进行评判,拟合度比较差。加拿大心绞痛严重度分级的主要相关理化指标为ST段下降总和、I、V5、AVL、V4、V6、V3、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凝血酶原时间、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研制的血瘀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进行可行性、信度、效度以及反应度的考评,从而为血瘀证患者在自我评价与疗效评价方面提供相对明确的量化工具。方法采用课题组前期研制的血瘀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基于临床调查法,通过量表的完成率以及完成时间等指标进行可行性评价,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进行信度考评,分别通过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三个方面的研究对量表进行效度考评,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对血瘀证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反应度考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80例,其中血瘀证患者50例,健康人群30例。填表的完成率为92.6%,用时一般在1~3分钟之间。除了运动耐量中"刷牙洗脸"条目存在地板效应之外,其他条目均无天花板和地板效应。总表的重测系数为0.954,所有条目的重测相关系数均大于0.7(0.778-0.953)。总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06,活动、情绪、睡眠、加重各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813,0.614,0.801,0.675。所有条目、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4,P值0.000。经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0.0%,与设定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活动、睡眠、加重、情绪等4个维度略有差异。采用的评价方式为长海痛尺疼痛评分,将总表与疼痛评价的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Spearman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741。该量表能够明显区分患者与健康人这两类人群。结论该研究研制的血瘀证中医疗效评价量表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反应度,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院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深度融合,发掘不同专业课之中包含的文化基因和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范式,将这些变成思政教育的载体,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巨大潜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过程。因此,要求专业课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评价,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