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壁疝内镜下全腹膜外Sublay(TES)手术的效果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国内10所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115例腹壁疝内镜下TES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情况、疝的特点、手术经过和结果。结果115例计划实施TES的患者中,因严重腹膜破损中转为IPOM修补患者1例,其余均成功手术。可以缝合缺损患者108例(94.74%),需要永久补片固定患者15例(13.16%)。放置引流患者76例(66.67%),中位手术时间为144 min,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3~45个月,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例(17.54%),其中出现血清肿患者5例(4.38%)。绝大多数患者术后仅出现轻微疼痛,未出现慢性疼痛。结论在腹壁疝的治疗中,对熟悉腹壁解剖的外科医师而言,TE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修复手段。在熟悉手术的基础上适应症可逐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与白血病迭合6例潘学谊叶文蔡小燕随着有效的手术治疗、放疗和联合化疗的进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发生第二肿瘤的报道不断增多,但恶性肿瘤与白血病迭合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1982年来收治的6例实体瘤与白血病迭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实...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17例病理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例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病理形态学分为:系膜增生型(Ⅱ型)3例(17.6%),弥漫增生型(Ⅳ型)3例(17.6%),膜型(Ⅴ型)10例(58.8%),进行性硬化型(Ⅵ型)1例(5.9%)。以膜型狼疮性肾炎最多。病程在5年内者13例(76.5%),疾病处于活动期,病理损害可见于各种类型,病理改变与病程无一定的关系,不同病理类型的狼疮性肾炎,其临床表现及预后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SLE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IMT,按照IMT结果将其分为IMT阳性组(1MT≥0.85mm)和IMT阴性组(IMT〈0.85mm);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Frost法计算出non-HDL-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SLE组呈现出高TG(t’=2.92,P=0.03)、高TC(t’=2.72,P=0.005)、低HDL-C(t=-6.221。P=0.000),且non-HDL-c(t=4.875,P=0.000)值明显升高。②IMT阳性组血清HDL-C及non-HDL-C值明显高于IMT阴性组(P〈0.01)。③SLE患者的IMT与non-HDL-C呈正相关(r=0.426,P=0.000),与HDL-C呈负相关(r=-2.450,P=0.018),其中以non-HDL-C相关性最强。结论高血清non-HDL-C是SLE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指标,血清non-HDL-C检测是评价和预测SLE动脉粥样硬化的可信指标。  相似文献   
5.
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黄疸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微创观念指导下,对LC术后出现黄疸的患者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EST)等微创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我院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间共行3160例LC手术,术后出现黄疸者5例,均先接受B超、ERCP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与胆总管末端狭窄,3例EST取石一次成功,1例首次EST取石失败后予保守治疗5天后再行ERCP与碎石治疗成功,1例因结石较多较大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结论:对LC术后黄疸,在B超等检查排除明显胆道损伤和胆漏后,胆总管结石应首先考虑。ERCP可进一步明确诊断,EST取石或碎石这一微创技术治疗胆道细小结石伴有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引起的梗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通道引导管 (multipleinstrumentguide ,MIG)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laparoscopiccholedochotomy ,LCD)中应用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MIG使用前后LCD的探查时间、探查结果、并发症发生及胆道镜损坏情况。结果 2 5例应用MIG的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均顺利恢复 ,无中转开腹 ,术后无胆漏、出血 ,无结石残留 ,无胰腺炎发生。取出胆总管结石平均每例 6枚 ,探查过程用时 30min ,无胆道镜损坏。 38例采用常规方法探查胆总管后无出血、胆漏 ,并发无症状淀粉酶升高 2例 ,结石残留 1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平均每例 5枚 ,探查过程用时 6 0min ,胆道镜损坏 6次。结论MIG能简化LCD的过程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并能有效地保护胆道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2年诊治的2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43、50岁,平均46.5岁.分别服PTU时间6月、17年.2例均出现发热、关节痛,并累及肾脏及肺等重要脏器,出现咯血和肾功能不全.2例均出现核周型ANCA(p-ANCA)阳性,胞质型ANCA(c-ANCA)阴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1例抗核抗体(ANA)阳性.肾脏活检病理均有新月体性肾炎改变,确诊后2例患者均立刻停用PTU,并应用糖皮质激素(0.5~1g/d×3 d)冲击,后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1例联合应用CTX(1g/次,1次/4周)冲击,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PTU可诱发ANCA阳性小血管炎,应及时诊断和停药,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绝经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骨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4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腰椎及股骨的平均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比较临床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骨密度的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平均年龄(58. 47 ±5.81) 岁,平均病程5.5(2.0,12.0)年。骨质疏松比例为62.5% (40/64)。骨质疏松组的绝经时间、ESR、纤维蛋白原、DAS28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绝经年龄、体重、BMI、ALB、DMARDs及抗骨吸收药物使用率低于非骨质疏松组,病程2年以上的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其炎症指标亦高于同病程非骨质疏松组。简单相关分析提示BMD与绝经年龄、体重、BMI、ALB正相关,与 DAS28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年龄(OR = 4. 750,95%CI:1. 30247. 327,P = 0. 018)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 BMD的独立因素。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提示BMD与BMI正相关,与DAS28负相关。结论 绝经后RA患者BMD受绝经年龄、BMI、DAS28的影响。绝经年龄是影响绝经后女性RA患者BMD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LC在65岁以上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胆囊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 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 y,L C)的安全性 ,并总结有关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邵逸夫医院 2 0 0 0年连续施行 L C的 1 5 32例病人 ,对比分析老年组 (≥ 6 5 y,n=1 96 )与非老年组 (<6 5y,n=1 336 )的病程、合并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老年组 (P<0 .0 5 ) ,老年组伴有心电图异常及合并症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 (P<0 .0 5 ) ,老年组病例中萎缩性胆囊炎及伴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比例高于非老年组 (P<0 .0 5 ) ,两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 8.6 7%及 3.0 7% (P<0 .0 5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0 4 %及 1 .5 7% (P>0 .0 5 ) ,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 5 .4 6 d及 4 .1 4 d(P<0 .0 5 ) ,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 2 .6 3d及 1 .96 d(P<0 .0 5 ) ,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虽然老年胆囊疾病患者合并症多 ,胆囊病变重 ,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更高 ,但只要正确掌握老年人 L C的适应证 ,积极进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 ,加强术中及术后的监测 ,老年人行 L C的安全性与非老年人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质Z(protein Z,PZ)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Z、FⅦ:C、FⅧ:C、FX:C、FⅪ:C进行测定。PZ用ELISA法,血浆FⅦ:C、FⅧ:C、FⅩ:C、FⅪ:C用一期法与ACL-2000全自动凝血仪进行测定。4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同时对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作分析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的PZ水平(1210.89ng/ml±251.13ng/ml)明显下降(对照组为2378.83ng/ml±429.51ng/ml),FⅦ:C、FⅧ: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162.42%±36.57%、201.95%±77.54%、120.27%±77.54%、145.88%±56.48%(对照组分别为116.70%±28.80%、70.15%±21.28%、76.13%±19.26%、77.23%±16.22%),P值均<0.01。相关研究中,发现恶性肿瘤组及对照组中的PZ水平与FⅦ:C、FⅧ:C、FⅩ:C水平之间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值均<0.001),而PZ与FⅪ:C无相关性(P>0.05)。对肿瘤的病情研究发现,复发转移组PZ、FⅦ:C、FⅧ:C、FⅩ:C、FⅪ:C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转移组的PZ更低,FⅦ:C、FⅧ:C、FX:C、FⅪ:C水平更高(P<0.01)。结论PZ水平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明显减低,且与病情有关。PZ与FⅦ:C、FⅧ:C、FX:C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PZ缺乏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获得性易栓症的一个新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