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仅观察组加用腺苷钴胺。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的肌电图指标(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评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阴性症状指标(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温度觉和腱反射);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P<0.05);治疗后多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多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且患者耐受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56例GIST患者,均给予400 mg/d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并观察治疗的近期效果、生存分析[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1、3年的生存率]和毒副反应。结果 56例均可评价治疗效果,其中获完全缓解(CR)者6例(10.71%),部分缓解(PR)者35例(62.50%),稳定(SD)者8例(14.29%),有效率(RR)为73.21%,疾病控制率(DCR)为87.50%;截至随访结束,PFS及OS均未达到,且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4%和84.5%;全组毒副反应多为Ⅰ~Ⅱ级,且其中发生率≥10%的从高至低依次为白细胞下降(94.64%)、食欲减退(92.86%)、皮肤黏膜水肿(89.29%)、乏力(87.50%)、腹泻(76.79%)、恶心呕吐(66.07%)、肌肉酸痛(57.14%)、皮疹(35.71%)、血小板下降(26.79%)、肝功能损害(21.43%)和血红蛋白下降(16.07%);此外毒副反应Ⅲ级共有11例,未有Ⅳ级报道。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有效,安全性较好,但对于少数出现Ⅲ级毒副反应患者应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3.
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其预后较差。腹腔游离癌细胞可能是在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显示,胃癌T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低分化、革囊胃、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手术操作等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获取主要通过诊断性腹腔镜联合腹腔灌洗,细胞...  相似文献   
4.
老李:熊猫医生,我最近总是便血,还有点排便困难,是不是得了痔疮啊? 阿缪:便血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我建议你还是做个肠镜检查一下. 老李:啊?痔疮应该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吧,还要做肠镜? 阿缪:你这说法就是典型的误区.谁说更血、排便困难只是痔疮的症状,我看得让季大侠给你好好上一课.  相似文献   
5.
胃癌并腹腔游离癌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晚期胃癌,是腹腔转移的早期表现形式。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主要通过腹腔镜探查联合腹腔灌洗细胞学检查进行。诸多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开始出现,但是仍缺乏相关统一规范。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病人预后较差,而通过全身系统治疗、腹腔局部治疗等使腹腔游离癌细胞转阴后可能为病人带来生存获益。目前,仍需要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检测和治疗方法进行评估,以达到诊断、治疗的规范化、个体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腹腔镜理念、技术及器械的更新,胃癌腹腔镜手术也向着更加微创化的方向发展。完全腹腔镜技术的提出对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提出了挑战,三角吻合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重建方式,对胃癌完全腹腔镜手术起到了极大的促进、推广作用,而其改良术式overlap吻合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吻合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早期胃癌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对目前世界各国的早期胃癌诊疗指南进行分析,总结国际范围内对早期胃癌的规范化治疗模式。结果精准的术前评估是早期胃癌规范化治疗的基础。早期胃癌术前评估包括分期诊断及分级诊断,分期诊断的重点是对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评估;分级诊断的重点则是对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的评估。在精准评估的基础上,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包括内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综合治疗等方式。不同治疗方式各有其适应证,但是在不同指南的推荐中,适应证略有差异。结论在临床实践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诊断优先,通过规范的个体化治疗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肿瘤在临床实践中属于相对少见的肿瘤类型,但多数腹部外科医生在工作中都会遇到.由于肠系膜组织结构复杂,肠系膜肿瘤组织学类型多样,而不同类型的肿瘤治疗方式又有所差异.因此,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尤为关键.影像学评估有助于明确肿瘤的性质,另外,若需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的另一个目的 是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组织学检查目前主要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活检进行评估.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予以不同的治疗策略.在临床实践中,还要注意多学科协作在肠系膜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和精准医疗时代对胃癌的诊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数据及个人分子生物学信息的获得使得个体化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在精准诊断的前提下,对病期偏早的胃癌病人,应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创伤;而对病期偏晚的胃癌病人,应采用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精确靶向治疗、化疗、手术等治疗适应证,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通过建立全国数据共享与分析平台,不断探索,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宜自身特点的精准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综合治疗模式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21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 根据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分为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放化疗组。使用R语言的"Trimatch"包, 以性别、年龄、合并症、体重指数、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Siewert分型为协变量对3组进行匹配, 卡钳值取0.2;每组29例患者共87例纳入分析。男性82例, 女性5例, 中位年龄63岁(范围:38~76岁)。采用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组术后病理学分期, 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直接手术组脉管癌栓的比例为72.4%(21/29), 高于新辅助化疗组的37.9%(11/29)(χ2=6.971, P=0.008)和新辅助放化疗组的6.9%(2/29)(χ2=26.696, P<0.01)。新辅助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