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rhTPO)对辐射所致C57小鼠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及对辐射所致MO7e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C57小鼠^137铯γ射线4Gy全身照射,于照射前及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剪尾取血,测定血小板数。MTT法测定辐射后MO7e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观察MO7e细胞的凋亡。结果:rhTPO4.5—18μg/kg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由^137铯辐射降低的C57小鼠外周血小板水平,其升高血小板作用比白介素11强而快。在体外实验中,rhTPO 10、100μg/L能明显提高MO7e细胞存活率,减少辐射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因子能降低辐射对小鼠造血系统的损伤,减少辐射引起的MO7e细胞的凋亡,升高细胞存活率,具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通过参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提高用药合理性的工作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发现不良药物相互作用,调整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治疗肿瘤患者伴发感染或癌痛,纠正不恰当合并用药等。结果: 临床药师提供全程化药学监护,根据患者个体化信息,提供用药建议,提高治疗效果,避免药物潜在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切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加强抗菌药物整治,以提高3种I类切口手术(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2009年9月甲状腺、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3种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相关环节的改进方案,测定实施结果。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抗菌药物费用逐年下降,用药疗程过长和无指征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逐步得到改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明显提高I类切口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抗菌药物整治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在乳腺癌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为药师参与乳腺癌MDT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合并症患者抗肿瘤方案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抗骨转移方案的优化等,评估临床药师在乳腺癌MDT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和效果。结果 临床药师在乳腺癌MDT中给予合理的用药建议,协助医师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合理用药。结论 临床药师融入MDT团队中,与各学科形成优势互补,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通过参与化疗药物导致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肝功能损伤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高用药合理性的方式。方法: 临床药师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提供用药建议,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结果: 临床药师针对患者肝功能损伤原因分析、保肝药物选择及抗乙肝病毒药物选择,结合循证医学,给予临床医生建议,患者肝功能迅速恢复。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可避免延误患者的有效药物治疗,切实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以降低其发生率及危害程度.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1年4月医院自发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按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59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严重者154例.15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64.29%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引起;可影响消化、血液、泌尿生殖等全身各个系统;涉及可疑药品12类93种,以抗感染药物最常见(占51.15%),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高达7种;发生于给药开始即刻至给药282 d后,部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可能与不合理用药有关,如单次用量过大、用药总量过大、给药速度过快、联合用药不当等.结论 了解药品的主要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品,有针对性地观察监测,有助于降低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苏颖杰  刘晓琰  崔敏  钟晗 《中国药师》2014,(12):2089-2091
目的:探讨癌痛管理的临床药学服务。方法:探讨临床药师介入时机,对癌痛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及身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评估,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并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为医生提供镇痛药及辅助用药等相关的咨询和建议,最后进行药学服务效果评估。结果: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结论:通过癌痛管理中药学服务的研究,使得临床药师在癌痛治疗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55例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ADR)情况,寻找应对该类药物ADR的临床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4~2011年上报的喹诺酮类药物ADR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55例ADR报表中涉及9种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ADR例次最多(105例次)。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40.4%)和消化系统症状(27.1%)。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需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10.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监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20份手术病历,统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120份手术病历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有110例,占总体的91.6%。在这110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患者中,抗菌药费为1000元以下的81例,占73.7%,说明大部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价格相对较低廉,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共涉及31个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最多,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头孢呋辛、头孢匹胺、甲硝唑、头孢噻肟和帕珠沙星。64.5%病历术前用药时间合理,92.7%病历术中用药合理,而45.5%病历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尚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应加强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