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穿刺活检是临床上对肺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取材的常用方法,但不同导向直接影响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本文通过对在CT、X线电视透视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导向皮穿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1995-06~2003-02住我院患者328例,男225例,女103例。年龄39~68岁,平均54.2岁。其中肺内1个结节状阴影者233例,2个者56例,3个者39例,共462个。入选标准:①床前X线胸片或CT、B超显示肺内单个或多个结节状阴影,但不能确诊,且结节状阴影直径≥3cm者;②痰细胞学或纤支镜检查未…  相似文献   
2.
3.
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收集26例经临床及化验证实的HLD病例,对其脑部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部异常信号分布广泛且对称出现,以基底核、丘脑为著,病变形态及信号较具特点,T1WI均为低信号,T2WI20例为高信号,4例为低信号,2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提示MRI对HLD脑部改变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椎间盘突出大部分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的,由于X线透视很难分辨穿刺路径上的组织器官,尤其是变异结构,使操作过程具有较大盲目性,更不能显示术中间盘及周围相应变化。而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避免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5.
钛板携带种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钛板与种植体联合植入修复羊下颌骨缺损的生物反应和X线表现。方法:12只山羊下颌骨单侧和双侧体部切除后,将特制的装有HA涂层种植体的钛板植入骨缺损区,并在种植体周围植松质骨。术后给抗生素预防感染。3个月后安装基台和义齿,行X线拍片观察钛板和种植体与骨接触区的愈合情况及羊的饮食和生存情况。6个月后植骨区和骨断端与钛板界面处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羊下颌骨后未见感染和排异反应,伤口一期愈合。安装基台和义齿后给羊喂粉碎的饲料,未见伤口裂开和钛板脱落。3个月后X线拍片见在种植体周围存在新骨,钛板与下颌骨紧密相连。6个月后镜下见种植体周围为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和纤维组织。结论: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羊下颌骨后无明显排异反应,可恢复羊下颌骨的外形和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6.
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治疗技术,因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无出血、痛苦小、创伤小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普遍欢迎。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在CT引导下行单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6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部椎间孔间距与度的CT测量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椎间孔径路硬膜外注药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髓核化学溶解术。为建立该径路硬膜外穿刺的体表最佳穿刺点和穿利深度的测定方法,采用了CT技术,对100例健康成人(男、女各50例,平卧位)腰椎部进行横断扫描,由CT断层扫描图的游标尺测得以侧腰大肌之间及双侧椎弓根与腰背皮肤之间的距离,得出各腰椎间孔的间距与深度;另取12具新鲜尸体,取俯卧位,根据以上所得数据,确定最佳穿刺点及穿刺深度,成功地指导了各腰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 CT导引下阻滞腹腔神经丛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效果 ,分析影响止痛效果的因素。方法 :5 6例腹部癌症患者 ,疼痛出现时间为 5 d~ 2个月不等 ,包括顽固性上腹痛和牵涉性背痛 ,经 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14例行单侧阻滞 ,4 2例行双侧阻滞 ,每一侧注入无水乙醇 15 m l,止痛效果评价采用 0级~ 级。结果 :经术后 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 ,有效总数 5 2例 ,效果明显 2 9例 ,双侧阻滞优于单侧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ordegeneration)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现将我院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 12例脑部MRI表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年龄 9~37岁 ,平均 16 5岁。肝功能异常 7例 ,其中肝硬化 2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锥体外系的症状和体征 ,构音障碍9例 ,肌张力障碍 8例 ,震颤 5例 ,行走不稳 2例。角膜K F环均为阳性 ,血清铜蓝蛋白 (正常 0 .2 1~ 0 .5 3g/L)血清铜氧化酶活性 (正常 0 .1~ 0 .3光密度 )均低于正常。MRI…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脑部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收集26例经临床及化验证实的HLD病例,对其脑部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部异常信号分布广泛且对称出现,以基底核、丘脑为,病变形态及信号较具特点,T1WI均为低信号,T2WI20例为高信号,4例为低信号,2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提示MRI对HLD脑部改变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