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滤器过滤悬浮红细胞(RBC)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滤除WBC悬浮RB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测定30份滤除WBC悬浮RBC血液的RBC回收率、血小板(PLT)过滤率、WBC滤除率、RBC渗透脆性,并统计分析临床患者输注滤除WBC血液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WBC滤器过滤法RBC回收率为91.9%,PLT过滤率99.5%,WBC清除率99.96%,滤前和滤后比RBC渗透脆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患者输用滤除WBC血液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采用WBC滤器过滤血液后不影响RBC质量,滤除WBC和PLT效率高,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节约血液用量。  相似文献   
2.
联合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应用(冰冻联合组)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效果。方法将41例DI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为冰冻联合组,17例为联合应用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新鲜联合组)。测定两组患者输前1 h和输后2 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PLT);⑥统计比较两组输后24 h内续用悬浮红细胞量。结果冰冻联合组与新鲜联合组输后2 h比较:TT、PT、APTT及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显著减少(P<0.05),24 h内人均续用红细胞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冰冻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应用治疗DIC具有更佳的止血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4±2)℃保存条件下,分离出不同保存时间内采用CPDA血袋保存液保存的全血的血浆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输注悬浮红细胞>15U的急性大失血患者随机分组:输注8h内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组,输注8~12h内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组和输注12h后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组.部分血小板低下患者加输新鲜单采血小板或冰冻单采血小板.测定患者输前1h和输后2h指标:①凝血酶时间(TT);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③凝血酶原时间(PT);④纤维蛋白原(Fbg).结果输注8~12h内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组与输注FFP组比较:TT、PT、APTT及Fb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注12h后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组与输注FFP组比较:TT、PT及Fb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PTT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FFP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时,临床上可以采用8~1 2h内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替代FFP输注.  相似文献   
4.
冰冻机采血小板用于急性严重失血患者的治疗性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在急性严重失血患者中输注的有效性。方法对45例急性严重失血患者采用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测出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后1h、24h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值、出血时间及续用红细胞量,与21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作平行对照。结果急性严重失血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后,1h CCI值有效率非常显著低于新鲜机采血小板组,且患者出血时间和输注血小板后24h内人均续用红细胞量也显著小于新鲜机采血小板组,提示冰冻机采血小板被即时消耗起止血作用。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治疗急性严重出血患者即时止血效果优于新鲜血小板,血小板供应紧张地区对急性严重失血患者可推广应用冰冻机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严重创伤急性大出血患者失血量大、病情危重,输血抢救是主要方法之一。但短期内输入大量晶体盐、人造胶体及库存红细胞,会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而难于止血。因新鲜血小板在(22±2)℃轻振荡保存有效期短,采集检验费时,不能满足临床危重患者急救需要。我们采用冰冻单采血小板与新鲜冰冻血浆(FFP)联合输注(部分病例加冷沉淀),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5例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10U时,随机分为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冰冻单用组,17例)与冰冻单采血小板联合FFP输注组(冰冻联合组,18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RT)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hTR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hTRT表达阳性率为87.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hTRT表达阳性率(40%)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2.5%)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从正常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hTRT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提示hTRT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糖尿病(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培养树突细胞(DC)的功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DC成熟过程中核因子 (NF)-κB基因的作用.方法 DM患者及健康成人PBMC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培养DC,在DC培养中加入NF-κB特异性低脱氧核苷酸(ODN)阻断NF-κB活性,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以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功能变化.结果 DM患者外周血培养获成熟DC数量较多,DC表面标志较正常对照表达升高,具有较强的激发MLR的能力,DC成熟高于正常人.但NF-κB ODN可以抑制DC表面标志的表达,阻碍DC发育成熟,降低激发MLR的能力,并不可被脂多糖(LPS) 所逆转.结论 DM患者DC免疫功能高于正常对照DC功能状态,NF-κB是DC发育成熟过程中关键性调控基因.应用NF-κB ODN可抑制DC成熟,诱导生成耐受原性未成熟D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内表达kiss-1基因的方法 治疗子宫颈癌的可行性,构建可表达kiss-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根据制备两端含有酶切位点的kiss-1基因的cDNA片段,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手段在确保信号肽酶的识别点的条件下,构建可以表达kiss-1基因的慢病毒包装专用质粒pLenti6/V5D-TOPO,与其他辅助质粒共同转染293细胞,获得能表达kiss-1的重组慢病毒.结果 测序证实克隆kiss-1的cDNA与Genebank提供的序列完全一致;经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方法 证实已经成功地将kiss-1和cDNA重组到含NT4的信号肽和前导序列下游.经RT-PCR方法 证明重组慢病毒在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可以表达kiss-1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kiss-1的重组慢病毒.  相似文献   
9.
32例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是治疗与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受血者获得最有效的治疗作用和最大的安全性,在输血前进行配血实验是保证输血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输血安全已经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输血工作人员日益关注的问题,其如何分析疑难配血所产生原因及处理方式,是关系着能否准确、及时、安全、有效地发出"救命血"的重要环节。对2006年9月—2009年5月收治的32例疑难配血进行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评价Cys-C试剂盒性能指标。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EP系列文件,对Cys—C试剂盒性能指标作出评估。结果透射比浊法有较好的稳定性,本实验的检出限为0.11μg/mL;3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在准确度评估中相对偏差(Bias)均小于8%;3种不同浓度的临床患者混合血清及3种不同浓度的定值质控血清评估精密度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5%;在线性范围评价中均未发现离群点,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7934+0.9932X,r=0.993。稀释变异P为0.42(P0.05=0.6841),P〈0.05,稀释变异可接受,线性失拟检查G=3.12(F0.05=3.29),G〈F0.05,线性良好;干扰试验以Bias〈8%为医学决定水平,间接胆红素浓度小于28.2μmol/L,直接胆红素浓度小于29.1μmol/L,血红蛋白浓度小于9.7g/L,乳糜浊度小于2583FTU,Cys—C相对偏差尚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Cvs—C试剂盒稳定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均符合临床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