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移植肾自发性破裂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方法:15例患者中,手术探查12例(9例保留移植肾,用明胶海绵填压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处理,3例切除移植肾),3例保守治疗。结果:移植肾切除3例患者行血液透析维持,手术保留移植肾9例和3例保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其中2例手术保留移植肾患者分别于出院98d和6个月因肺部感染,心衰死亡,其他病例随访3-31个月,平均19个月,肾功能均良好,结论: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结合临床症状行B超检查对确诊此症价值较高,及时发现,尽早行内,外科联合处理对于移植肾破裂的治疗是重要的,明胶海绵或医用粘合胶粘贴联合减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另外,预防也是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与慢性移植物肾病 (CAN)的关系。 方法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肾移植并随访 3年的患者 77例 ,根据术后 6个月内外周血CMV pp6 5 ( )白细胞计数的数量和持续时间 ,将其分为 :非活动性 (A组 ,n =15 )、低活动性 (B组 ,n=32 )、短期高活动性 (C组 ,n =18)和长期高活动性 (D组 ,n =12 )CMV感染 4组。 6个月后行移植肾穿剌活检 ,通过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比较 4组患者肾组织中转移生长因子β1(TGF 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 ;3年后比较 4组患者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持续 >114 μmol/L)的发生率和肌酐清除率 (Ccr)减损量 ;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活检明确是否为CAN。 结果 肾移植 6个月后A、B、C组TGF β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 :( 5 .82± 1.32 )× 10 6、( 6 .34± 1.4 7)× 10 6和 ( 6 .5 8± 1.4 4 )× 10 6,TGF β1mRNA分别为 :0 .84± 0 .17、0 .78± 0 .15和 0 .82± 0 .16 ;D组TGF β1蛋白和mRNA表达量分别为 ( 10 .4 7± 2 .12 )× 10 6和 1.37± 0 .2 5 ,均明显高于前 3组 (P <0 .0 1)。前 3组 3年内Ccr减损量分别为 :( 5 .6± 5 .2 )、( 6 .2± 6 .4 )和 ( 5 .9± 4 .7)ml/min ;D组为 ( 15 .8± 9.6 )ml/min ,明显高于前 3组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对肾移植模型制作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肾移植模型是研究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平台,但其制作复杂,在传统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改进了教学方式,建立了多项新技术,显著提高了以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制作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题1.1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制作特点以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该模型制作主要依赖显微外科技术,教学中,从解剖结构、手术器械到手术操作的突出特点是“精细、微小”,也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文字教材以及部分挂…  相似文献   
4.
影像传情篇     
顾名思义,影像传情就是“靠影像提高性生活的质量”。我们生活在养尊处优的时代,“饱暖”自会“思淫欲”,这是可以被理解的道理。不过不知是我们退化到只能借助某种外力才能获取高潮,还是我们进化到做爱时总要靠一个工具时常玩些花样才觉得更刺激,总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性之外追求性的快感。比如开辟所谓的“第二战场”,比如申请“换妻俱乐部”的Vip会员,再比如,影像传情。  相似文献   
5.
以肾移植受体腹壁下动脉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以受体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EA)重建移植肾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6只移植肾中16只为单支型ARA,10只为多支型整形后余留单支型ARA;ARA位于上极12支,中部4支,下极10支;开口直径1.5~3.5mm;用亚甲蓝灌注显示动脉血供范围.行ARA与受者IEA端-端吻合,其中6例上极ARA过短,将移植肾上下位置翻转后吻合.结果 26例均吻合成功,再通血流后移植肾ARA供血范围血供恢复良好.术后3d,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21例局部血流正常; 5例局部动脉阻力指数增高,至术后15~21d恢复正常.本组受者术后3d内血清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无输尿管坏死和局部动脉栓塞发生.结论 应用受体IEA可以重建移植肾ARA,血管吻合过程不影响肾功能恢复,适用于ARA与肾动脉主干或其他动脉吻合存在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供体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肾移植前分别取供体骨髓和脾脏(n=13),分离单个核细胞,液氮冻存备用;术后1、3、6、9个月以冻存的骨髓细胞分离CD34 细胞培养DC并复苏脾细胞分别作为刺激细胞,观察活细胞比率,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DC和脾细胞刺激的反应。结果与术前相比,随术后时间延长,脾细胞中活细胞比率呈进行性降低(94%~14.8%),各组DC活细胞比率为92.2%~95.3%;健康志愿者以及受体淋巴细胞对脾细胞刺激的反应均进行性降低,健康志愿者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稳定水平(13 870±1 461~14 303±1 794,P>0.05),受体淋巴细胞对DC刺激的反应波动在13 650±1 678~7 796±1 083。结论供体骨髓源性DC具有稳定的细胞活力和刺激能力,作为术后长时间内介导肾移植受体淋巴细胞反应的刺激原,明显优于供体脾细胞。  相似文献   
7.
大鼠肾移植三种尿路重建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大鼠肾移植3种尿路重建术式进行比较,筛选出稳定性好、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案.方法 以3种术式进行大鼠同系肾移植尿路重建:A组,供/受体输尿管端端吻合术(n=14);B组,供体膀胱瓣-受体膀胱吻合术(n=15);C组,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术(n=17).对各组尿路重建时间、尿路并发症以及血肌酐动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B、C 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2.0)min、(14±2.5)min、(7±2.0)min, 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B组用时分别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输尿管梗阻发生率最高(21.4%),B组尿漏发生率最高(13.3%);C组术后尿路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为11.8%,A、B两组术后尿路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8.5%和26.1%,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监测显示A组术后40d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d与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体输尿管-受体膀胱浆肌层隧道吻合术后尿路并发症少,对移植肾恢复影响小,是大鼠肾移植尿路重建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8.
应用CD4+CD25+Treg细胞诱导大鼠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抑制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方法 以SD、Wister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受体脾细胞悬液同供体肾组织抗原孵育培养,诱导获得对供体抗原的特异性;采用MACS法分选具有供体抗原特异性的CD4 CD25 T细胞,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获得之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于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2、4、6、8、10周,分别经尾静脉注射入受者体内(实验组,n=12),选取未注射组为对照(n=12).观察两组移植肾脏存活时间;术后第10、40、80天MTT法检测比较两组受体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术后第10、20、40、60、80天分别监测各组血肌酐水平.结果 FACS流式细胞法检测分选的CD4 CD25 T细胞得率为4.13%,分离纯度为73.34%;CD4 CD25 Treg细胞纯度为65.22%.所分选之CD4 CD25 Treg细胞成功获得供体抗原特异性,对供体抗原的抑制率(IR)为85.4%.移植肾存活时间:治疗组移植肾存活时间为(98.83±6.66)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78.25±4.7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0、80天治疗组脾细胞对供体抗原刺激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0、40、60、80天对照组血肌酐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同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体抗原特异性CD4 CD25 Treg细胞可特异性抑制受体对供体抗原的免疫反应,有效抑制了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输尿管镜被广泛地运用于腔内探查、碎石、止血、肿瘤烧灼等疾病的诊治[1],成为泌尿外科重要的诊治技术之一[2].但由于输尿管镜操作难度大,技巧要求高[3],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机会,制约了初学者对该项技术学习和掌握的进度[4].为了缩短低年资医生对输尿管镜操作的学习曲线,探讨输尿管镜操作的临床教学方法,本研究自行设计并制作出透明泌尿系统模型,运用于本科进修生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否与远期移植肾功能有关联. 方法:1999-08/2001-04肾移植术后满1 a、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β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3 a以上的前瞻性观察,对观察期内肾功不全的患者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 3 a后共有126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将其肾功能与3 a前的尿TGF-β1浓度作相关性分析,判断二者是否相关;比较术后1 a时尿TGF-β1不同浓度患者在3 a观察期内肌酐清除率(Ccr)损失量有无差异、CAN病例数有无差异;共有15例诊断为CAN的患者,比较CAN患者与非CAN (n-CAN)患者于肾移植1 a在血、尿TGF-β1等方面有无差异. 结果:术后1 a尿TGF-β1浓度为138.1~437.5 ng/g;尿TGF-β1浓度与3 a后的Ccr之间有相关性(r=0.429, P<0.01);尿TGF-β1浓度高的患者在3 a观察期内Ccr损失量明显大于尿TGF-β1浓度低的患者;n-CAN与CAN患者在肾移植1 a时,尿TGF-β1分别为(184.4±38.7)和(399.0±37.5) ng/g(P<0.01),血TGF-β1分别为(33.3±5.4)和(32.7±5.1) μg/L(P>0.05). 结论: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β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