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对冲性额颞区脑挫裂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挫裂脑组织清除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为完全清除,对照组50例为未完全清除,两组患者的预后、重度残疾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残疾发生率较对照组高,植物生存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因此完全清除挫裂脑组织,有利于改善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出现坏死、脓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多脏器受累的疾病,早期宜采用综合疗法,必要时可行外科手术.现将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08年10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12例开颅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有、无脑积水分组,对照分析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脑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位置、伤后手术时间、术后颅内压等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 312例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281例。通过χ2检验、Fish确切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并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入院GCS评分、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血肿位置、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颅内压,而与性别、伤后至第一次手术时间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发现,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蛛网膜下腔出血与术后脑积水密切相关,而GCS评分、血肿位置、颅内压与术后脑积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疝、脑组织挫裂伤及梗死体积、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术后发生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争取脑疝形成前手术、改善手术技巧、引流血性脑脊液可能减少脑积水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夹闭21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共有22个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10例,Ⅲ级6例,IV级4例。Fisher分级: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4例。所有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出院时恢复良好(GOS 5分)14例(66.7%),中残(GOS 4分)2例(9.5%),重残(GOS 3分)3例(14.3%),死亡(GOS 1分)2例(9.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集我院治疗的1121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42例,女性479例;年龄19~72岁,平均(43.2±15.4)岁。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肺基础疾病、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等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肺基础疾病、GCS评分、急性肺损伤、昏迷时间、卧床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抗生素、抑酸剂、脱水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应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医护人员应提高认识,从而减少其危险因素,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共发生的21例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脑外积水逐渐消失;3例老年患者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而放弃治疗;16例积极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提高对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外积水的认识,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创伤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创伤性难治性癫痫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常规外科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卡马西平+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左乙拉西坦药物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前后其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1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观察组2的81.67%、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5.67,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癫痫发作率均显著降低,观察组1效果最为显著(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加重神经功能抑制等副作用。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创伤性难治性癫痫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好,是创伤性难治性癫痫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XD方案化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扶正解毒方口服。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及CA153水平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有效率为65.0%,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治疗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解毒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交互式群组管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IVF-ET反复种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交互式群组管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量表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互式群组管理能有效缓解IVF-ET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