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1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例的治疗与效果。对其中的大部分病例采用早期控制性通气,亚低温,钙拮抗剂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 伤后2周,死亡35例(27.78%)。主要死因为中枢性呼吸功能衰竭。伤后半年,死亡50例(39.68%)。植物生存12例(9.52%),重残11例(8.73%)。中残17例(13.40%)。恢复良好38例(30.16%)。结论 早期控制性通气,亚低温,钙拮抗剂及神经节苷脂治疗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分别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钻孔引流术。比较术后患者ADL分级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12例患者死亡28例,占25%,术后钻孔引流组患者病死率为3.4%,显著低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术后钻孔引流组Ⅰ~Ⅲ级患者显著多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应根据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肿量等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可脱性球囊经动脉途径栓塞治疗2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结果:21例患者中,瘘口栓塞17例,闭塞颈内动脉4例,均治愈。其中瘘口栓塞后1例并发球囊早泄瘘口复发,经再次球囊栓塞成功。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0.9%。随访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术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病死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 2 138例 ,现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38例 ,其中男15 90例 ,女 5 48例 ,男女之比为 2 9∶ 1。年龄最小者 7d ,最大者 93岁 ,平均 36 7岁。1 2 致伤原因 主要为交通事故伤(78 6 % ) ,其余依次为摔伤 (9 4% ) ,坠落伤 (6 1% ) ,砸击伤 (3 2 % ) ,其它损伤(2 7% )。1 3 损伤类型 开放性颅脑损伤 5 43例(2 5 4% ) ,其中重型 119例 (2 2 0 % ) ,轻中型 42 4例 (78 0 % ) ;闭合性颅脑损伤 15 95例 (74 6 % ) ,其中重型 40 4例 ,轻中型1191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采用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头颅CT与CTA检查。结果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9例,4分18例,2~3分6例。随访6~70个月,平均27.8个月,术后1~3年再出血3例,其他病例未出现脑缺血或再出血。结论 CT或CTA检查有助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及治疗,出血型烟雾病以脑实质出血为主要方式,及时、正确的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8年4月至1999年5月使用电熔解脱性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9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5例,年龄41~62岁,平均50-6岁,均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经保治疗病情稳定,但均有反复头晕、头痛,其中1例伴轻度失语和右侧肢体轻瘫,1例伴轻度智能障碍。9例均无癫痫、精神异常等症状,亦无脑积水。1-2 影像学检查:8例经MRA检查,5例提示颅内动脉瘤,全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4…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作病因诊断及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对246例SAH患者行DSA检查以明确其出血原因。对138例确诊动脉瘤患者用GDC或E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246例SAH患者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155例(63.0%),其中动脉瘤合并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动脉瘤合并烟雾病1例,AVM 15例(6.1%),烟雾病10例(4.1%),高血压动脉硬化39例(15,9%),原因不明27例(11.0%)。13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中1例术中出血死亡,1例术后1h再出血死亡;动脉瘤栓塞术后经DSA随访90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5年,发现13例再通(其中2例因再出血行DSA复查发现再通),再通率为14.4%,13例再通患者经再栓塞后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是脑动脉瘤,DSA是明确SAH病因的可靠方法,GDC或E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但有一定复发率,故应注意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效果,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探究建立临床药师与临床科室合作的工作模式。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间医院各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前组,统计与分析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另抽取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的2018年4月-2019年6月间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资料为药学干预后组;比较和分析两组不同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即DDDs/(100人·d)的差异;并针对不合理用药科室制定相应的专项整治计划和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规范了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小于40 DDDs/(100人·d)。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和建立了临床药学知识教育培训、查房会诊和病历点评的工作模式,规范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特征性表现,总结其诊断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及116例非进展性颅内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中,进展性颅内血肿136例,死亡29例;非进展性颅内血肿116例,死亡10例。结论进展性颅内血肿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生率较高,应进行多种方法的动态监测,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早期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DAI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1例,均于伤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2.0℃-35℃,持续4-7d。对照组42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其他治疗同亚低温治疗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DAI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