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胸椎骨折术后长、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在矢状面矫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4-06-2012-06期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椎骨折145例,根据采用内固定节段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长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75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70例,全部病例经过6~36个月的随访,术后对其骨折椎体进行矢状面矫形的统计,采用JOA评分等指标,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结果采用长节段后路系统治疗胸椎骨折的观察组与短节段固定对照组在术后矢状面矫形的恢复上有显著差异,术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预后满意,大部分随访表明无需再次进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设计猪股骨髋关节假体与骨髓腔接触率的定量研究。方法选择猪股骨,拍摄实验前正侧位,双斜位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获得CT数据后三维重建。基于CT三维重建数据,运用机器人磨削个性化假体,使其成为与髓腔完全匹配的定制假体。匹配后,拍摄实验后正侧位片,计算定制假体与髓腔接触的骨皮质或者骨松质的表面积以及接触率。结果通过计算,个性化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为90.8%,与医疗机器人辅助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相近,远较传统手工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高。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股骨假体与猪股骨髓腔初始固定直接接触率为90.8%,可获得良好的接触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C型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C型胸椎骨折67例,其中长节段内固定35例(试验组),短节段内固定32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骨折的后凸角度、局部顽固性疼痛及活动受限情况发生率,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率及JOA评分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C型胸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联合植骨融合是远期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椎管内滑膜囊肿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18例椎管内滑膜囊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手术治疗10例为观察组,cT引导下穿刺注射药物治疗8例为对照组。对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囊肿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观察组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及复发,JOA评分:优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9/10;对照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3例复发,JOA评分:优2例,良3例,差3例,优良率为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椎管内囊肿的卧床及住院时间相对较长,但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回顾、对照、经验总结"海肤康"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临床疗效,讨论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抽取我院2004年6月至2010年06月采用创伤后皮肤缺损1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海肤康)治疗60例,对照组(手术植皮或皮瓣转移法)治疗70例,男性67例,女性63例。所有病例均在治愈后随访1~6个月,平均2.5个月。采用SPSS统计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采用海肤康治疗患者与手术治疗患者在表皮至深筋膜的缺损上治愈率上无明显差异,在深达骨质的缺损上治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肤康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效果明确,如后减少疤痕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手术前后三维步态参数变化,为临床术式选择及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内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其中行HTO术57例,行UKA术63例.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时空、运动学、动力学等下肢步态参数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保留骨量技术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高保留骨量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对照组(常规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均经6~3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8.7个月,统计术后髋关节早期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复查X线片观察股骨柄及髋臼松动情况并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结果两组在早期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别,而在随访末期的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保留骨量技术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有明确的效果,临床疗效满意,其高保留骨量将逐渐成为今后关节置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